徐南鐵
圓明園獸首在國外的拍賣活動,被中國的一位商界人士用破壞規則的辦法一舉消解。這種行為方式讓國際上的業內人士瞠目結舌,但是因為打著愛國的名義,在中國的評價卻褒貶不一。規則的問題在中國本就不成為問題,我們可以聯想到另一個例子,就在半年前的2008年8月,中國一列客車為幫助7名日本乘客趕飛機,在一個距機場較近的小站臨時停車,那些日本乘客不但享受了非常特殊的方便,甚至還享受了警車護送的待遇。中國的主流媒體將此事作為中國人“友善”的表現,予以正面報道。而網上則一片嘩然,批評此舉純是崇洋媚外。這種專門為外國友人破例予以額外照顧的事,在我們的媒體報道中其實并不鮮見。只不過與破壞獸首拍賣不同的是,它們是以溫情的方式出現,而拿出來破壞的是我們自己的規則,那就似乎更是無所謂的了。且不論這些行為體現的是“友善”還是崇洋媚外,總之是不把規則當回事。
規則是共同制訂和相互認可的,所以規則往往也就成了一種劃分單位或群體的標記。一種規則認同的人越多,處身其中就越發有歸屬感。有時候,背棄某種規則也就是背棄某個群體和某種認同。記得當年中國被反對勢力阻撓,好些年進不了聯合國。我們曾一氣之下產生過極其豪邁的念頭:不讓進咱就不進,我們可以組織另一個聯合國!當然,我們最終還是加入了國際大家庭,成為了聯合國的成員。這是世界潮流所致,也是我們的努力結果。很難想象,如果我們真的試圖組織另一個對立的組織,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但是我們知道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加入了WTO,加入了國際大循環,并且也開始自稱是地球村的村民。“胸懷全世界”早已經不再是為了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是我們發展自己的需要。
中國人常常以善“鉆空子”為榮,也曾推崇過一種行為叫做“不按常理出牌”。這種反規則的思維屬于無序的年代,用在戰術上似乎無可厚非,但要是成了利益至上的遁詞或遮羞布,那就實在有些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