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云 吉慧珍
一、國家與單位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
在計劃經濟時期,全額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的住房是由國家財政安排資金,單位建設,按福利性質分配給職工居住,職工向單位交納非常廉價的租金。也就是說這些單位職工住房建設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承擔。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的職工住房建設資金是由國家財政補貼部分,單位承擔部分,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住房建設資金是由單位和企業自行承擔,但建設資金可按有關規定進入單位、企業成本,實質上國家也承擔了部分。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以后,職王住房的解決則變為了國家、單位、職工個人共同承擔。這樣就有效地減輕了國家、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上的資金支出。下面是國家、單位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進行博弈(見圖1)。
圖1國家、單位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
上述矩陣中,國家代表國家財政,單位代表國家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和企業。矩陣中的8、5、4分別代表國家、單位在住房建設上的支出水平。左上角的(5,4)表示國家、單位同時選擇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時在職工住房建設投入上的支出水平。左下角(8,4)表示國家不參與而單位參與時國家、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投入上的支出水平。右上角的(5,5)表示國家選擇參與而單位不參與時國家、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投入上的支出水平。右下角的(8,5)表示國家、單位都不參與時在職工住房建設投入上的支出水平。
在此矩陣中,國家的最優策略為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因為對于國家來說,針對單位的兩種選擇策略是:當國家參與時,其支出水平為5(單位),此時職工住房建設資金是由國家、單位共同出資。而國家不參與時,支出水平為8(單位),此時職工住房建設資金全部或大部由國家出資。所以無論單位采取何種策略參與都保證了國家在住房建設上的支出最少。或者可以這樣說,針對單位的兩種策略,假設單位參與,國家選擇參與,國家的支出為5憚位),不參與時支出水平為8(單位),國家當然選擇參與。假如單位不參與,國家選擇參與時國家的支出為5,不參與時國家的支出為8,此時國家當然應選擇參與。所以無論單位選擇哪種策略,國家都應選擇參與。因為這時對國家來說是最優的。
二、單位與職工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見圖2)
圖2單位與職工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
上述矩陣中的5、4、3分別代表國家、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上的支出水平,左上角的(4,3)表明當單位和職工同時選擇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時各自在住房投資上的支出水平。左下角的(5,3)表示單位不參與時,而職工參與時單位、職工各自的支出水平。右上角的(4,5)表示單位選擇參與而職工不參與時單位、職工在住房建設投入上的支出水平。右下角(5,4)表示單位、職工都不參與時在住房建設投產上的支出水平。
在此矩陣中,單位的最優策略為采取參與。因為對單位來說,針對職工的兩種選擇策略:當單位參與時,其支出水平為4(單位),即職工住房由單位、職工共同出資解決,而單位不參與時,其支出為5(單位),即職工住房則由單位全額或大部分出資解決,所以無論職工采用何種策略,參與都保證了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上的投資最少。所以無論職工選擇哪種策略,單位都應選擇參與,因為這對單位來說是最優的。
三、職工與國家、單位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見圖3)
圖3職工與國家、單位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博弈
上述矩陣中,0、5、3、-5分別代表國家、單位,職工參與或不參與住房公積金各自得到的利益水平。左上角的(3,5)表明當職工和國家、單位同時選擇參與時各自得到的利益。左下角的(0,5)表示當職工不參與,而國家、單位參與時,各自得到的利益水平,右上角的(3,-5)表示職工選擇參與,國家單位不參與時職工、國家,單位各自得到的利益水平。右下角(0,-5)表示職工、國家,單位都不參與時,職工、國家,單位各自得到的利益水平。

在此矩陣中,職工的最優策略為選擇參與。因為對于職工來說,針對國家、單位的兩種可供選擇策略是:當職工參與時,得到的利益為3(單位)。即當職工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時,將從國家、單位中獲得較為穩定的、一定數量的住房公積金收益,且這種收益具有所有權、處置權和繼承權。而不參與時得到的利益為0,所以無論國家、單位采取何種策略,參與都保證了職工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可以這樣說,對于職工,針對國家、單位的兩種策略,假如國家、單位參與,職工選擇參與時得到的利益為3(單位),不參與時得到的利益為0(單位),職工當然選擇參與。假如國家、單位選擇參與,職工選擇參與,其得到的利益仍然為3,此時職工當然應選擇參與。所以無論國家、單位選擇哪種策略,職工都應選擇參與,因為對職工來說這是最優的。
同理,國家、單位的最優選擇也是參與。因為國家和單位選擇參與,一方面職工住房由過去全部或大部由國家、單位出資解決變為了由國家、單位、職工共同出資解決。這樣能減輕國家、單位在職工住房建設上的資金支出。另一方面由于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建立,職工雖然在住房建設上的直接投入大于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投入,但職工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前的住房,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處置權和繼承權,同時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后,職工有了住房公積金收益,還可以從公積金管理中心獲得貸款,這樣就大大調動了職工購建住房的積極性,從而刺激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又能帶動諸如鋼鐵、水泥、化工等建筑、建材業的發展,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增加工業產值,CDP收入,從而增加國家稅收和財政的收入。這對國家來說也是相當有益的。所以(3,5)構成了這一博弈的均衡點,對應于職工,國家、單位的最優策略,從而構成了占優策略均衡。
從以上對國家與單位、單位與職工、職工與國家、單位的矩陣博弈分析得出結論: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對國家、單位、職工都是有益的。所以住房公積金制度不但不應取消,而且應擴大它的覆蓋面,并不斷完善創新,使之真正成為一項利國利民的經濟制度,真正滿足中低收入階層的購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