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一、我國退休年齡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退休年齡制度是建國初期制定的,其內容是:企業事業單位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連續工齡滿三十年即可退休。但一些特殊行業的職工,比如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的,或者其它有害身體健康、會產生職業病的,可在法定退休年齡基礎上降低5年退休(女工人45歲,男工人55歲)。
我國制定提前退休年齡制度是出于特殊群體,因工作本身或身體上等原因無法按正常退休年齡退休,而特別規定其早于法定年齡退休。但提前退休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管理不規范、操作不嚴密,許多企業紛紛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把提前退休制度作為了企業裁減富余人員的一種手段。結果許多非特殊行業,從事一般工種的、身體健康的、低于或大大低于退休年齡的也辦理“提前退休”,即非正常的提前退休。這種現狀嚴重扭曲和背離了國家制定“早退”的初衷,同時也給我國養老問題帶來巨大危害。幾十年過去了,現行退休年齡制度日益不能適應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了的客觀實際,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導致人口贍養率增高
由于我國特殊的人口政策,人們觀念的改變等眾多因素的作用,使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老齡化趨勢明顯。加之,我國現行的極低的退休年齡,使我國養老問題日益嚴峻。
贍養率是考察一個國家養老負擔的重要指標,其定義是指退休人數與在職職工人數的比率。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人口贍養率將從2000年的19.91%增加到2030年的41.72%,也就是說,由過去平均4個在職職工養1個退休員工上升為平均2個在職職工就得贍養1個退休員工,將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養老負擔以及在職職工的負擔。
(二)我國人均壽命已經延長但退休年齡沒有延長
我國人均壽命已從1950年的49歲延長到目前的74歲,且預計到204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人均壽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退休人員接受需要社會撫養的年限被延長。那么,依據過去49歲的人均壽命制定的退休年齡到現在已嚴重缺乏其合理性與適應性,導致社會負擔加重。
(三)人均人力資本投資周期延長,與相對較低的退休年齡不相適應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人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用于教育學習的時間增多,也就意味著開始工作的時間推遲,獲取收入的時間跨度也縮短了。如果退休年齡不推遲。人力資本就是只能被浪費。我國女性尤其如此,男女退休年齡相差近10歲。大多數女性50歲就退休,最多55歲就退休,此時,她們正值壯年,創造力最強,知識積累最豐富的階段,如仍然實施現行退休年齡,則不利于女性身心健康,也打擊了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
二、延長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分析
(一)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是人勢所趨
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許多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延長退休年齡的法辦來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其法定退休年齡通常都在65歲以上,并且還有逐漸延長退休年齡的趨勢。在我國延長退休年齡不是出于我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是為了應對我國退休制度混亂、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金緊缺等問題做出的提前應對策略。總的來說,我國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做出的必然選擇。
(二)隨著各行各業的不斷高端化、專業化,退休人員所占據的工作崗位也并不是新增勞動力一定可以代替的
體力勞動的最佳年齡段是30-40歲,而智力勞動的最佳年齡段是50-60歲。21世紀是科技、知識、信息的時代。其價值與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在這種背景下,雖然一大批擁有知識和專門技能的知識青年將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成為中國新興的知識產業和白領職業的主力軍。但我們都知道,一些知識型,技能型人員,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且都具有很大的無可代替性。如果推遲這部分人群退休,讓老年人發揮余熱還可能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三)延長退休年齡是將隱性就業變為顯現性就業,從某種程度上說不會增加就業壓力
在我國有許多提前退休人員,甚至是退休人員也并沒有真正退出勞動力隊伍“退休返聘”現象很是普遍。把退休年齡延長就間接地遏制了不少企業以提前退休作為企業裁員、分流富裕人員手段的作用,至少是在法規的層面上規范了用工關系。
(四)延長退休年齡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著重大的意義
首先,間接規范、遏制了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現象,保護養老金不被蠶食。其次,延長退休年齡也是遵循人們生命周期變化、滿足人們工作的需求、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需要。再次,從未來勞動力供給來看,15-45歲年齡人口數量在2015年之后將顯著下降,而55-59歲人口和60-64歲人口將成為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使得中國人口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勞動力數量的優勢,避免出現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因此,我們建議適當延長勞動者的退休年齡,男女均延長退休年齡到65歲左右。以下是本文對如何延長退休年齡的初步建議:一是在規范非正常提前退休的前提下,延長退休年齡;二是精確預算,合理確定退休年齡;三是以小步漸進的方式延長退休年齡,不可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齡;四是允許彈性的方式延長退休年齡,以此降低對個人,對企業的不良影響,同時也可減低改革的難度。五是加強宣傳,讓群眾更多地認識到延長退休年齡的必要性。
(本欄目策劃、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