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薈 侯大銀
區域銀行勢單力薄。要擺脫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掣肘,科技興行還需要IT這劑補藥。
“走出省,走向全國”,這句口號已成為不少地方銀行實行區域擴張的目標和動力。然而,真正成功實現區域擴張并能夠與國有大銀行甚至外資銀行競爭的,仍在少數。面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區域銀行如何由點散片,拉起一片覆蓋全省、全國、甚至全球的一張金融信息網?
小漁村走出的轉型“先鋒”
22年前,招商銀行還是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小銀行。15年后,2002年底,在深圳的標志性主干道——深南大道上,一座53層高的“博士帽”式的建筑——招行大廈,成為這個黃金地段的標志性建筑。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總結了招商銀行成為銀行轉型“先鋒”的經驗時,強調了招行二十幾年生存下來并慢慢強大的經驗四個字、三個點——謀新求變。變得早一點,變得快一點,變得好一點。這“四字三點”,是如何闡釋了一場從區域走向世界的銀行神話?
最早,招商銀行只有九個分行,據馬蔚華介紹,那時中國銀行搞計算機比招商銀行早,但在當時,中國銀行分布在各個省的網點是一個地方一個機型,不能統一。招商銀行在那時就意識到,電子網絡要全國統一,統一布點、統一規劃、統一設備、統一管理。
1995年7月,招商銀行利用各個聯網銀行的客戶號,推出了銀行卡“一卡通”,掀起了一場對存折的革命。就這樣,銀行卡代表的存折革命幫了招商銀行的忙。2008年數據是,當時招商銀行的借記卡已發將近4000萬張,卡上的平均存款達到6400元,這是一筆近3000億儲蓄,占招行儲蓄存款40%。客戶數、影響力,這些原本對于區域銀行來說的弱勢,因為一個信息的“統一”,而轉變成了了獨具特色和歷史意義的新機會。
1999年9月,招商銀行在國內全面啟動的網上銀行——“一網通”,再一次在全國銀行搶了個第一。“一網通”一時間成了眾多企業和電子商務網站廣泛使用網上支付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發展零售業務,中小銀行沒有自己的優勢,但是,招商銀行卻把發展目標定為中國領先的零售銀行,這不能不說網絡成為這個目標最強勁的動力。2003年6月,“一網通”作為中國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的代表,代表中國企業首次登上了被譽為國際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奧斯卡的CHP大獎的領獎臺。
2002年4月9日,招商銀行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6年9月8日,招商銀行在香港公開招股,發行約22億股H股,集資最多200多億港元,并在9月22日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現在,招商銀行已經成為中國內地規模第六大的銀行。
當IT注入銀行
隨著金融業競爭的加劇,地方銀行對于提高競爭力的需要愈發迫切。自中國加入WTO之后,外資銀行進入,原本就不占優勢的區域銀行與國有大銀行和外資銀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而此時,IT則成為地方銀行提高競爭力、打破地域限制的最佳方式。
對于財力相對薄弱的地方銀行來說,加大IT投人,建立一整套信息系統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節省成本。一套根據銀行業務體系訂做的柜面業務系統,不僅僅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優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而一個數據中心則為現代銀行所必需,如包商銀行,就把北京作為建立數據中心基地。
其實,信息化對區域銀行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對地域的突破。比如網上銀行系統,能夠幫助地方銀行做好區域內部客戶服務的同時,擴展區域外部的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隨著銀行網店的增加,信息化對于優化各網店之間及其與總行之間的聯系有著莫大的作用。
《2009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正處于變革關鍵期的城商行在向區域擴張的過程中,將為2009年的銀行IT投資注入活力。
在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城商行。近年來紛紛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合作者、區域性的合并重組、更名跨區域經營等措施,增強資產規模和經營水平。繼徽商銀行、江蘇銀行、北部灣銀行獲批成立,目前已有湖南、黑龍江、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多個省份明確提出整合省內城商行的計劃。據不完全統計,經銀監會批準在名稱中去掉“市”字的城商行已有30家之多,這普遍反映了城商行擴大經營范圍的急迫心情。
城商行的改制、重組、跨區域經營會帶來較大規模的IT投資,如業務系統及平臺的整合、數據的集中、經營網點的再造和重新規劃等。
在地方銀行向區域擴張的過程中,人們切實體會到了信息化的力量,以及各家銀行對于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在寧波銀行區域擴展的每一個進程中,其IT建設都在不斷的投入,從適應銀行業務的發展,逐步發展到為銀行發展保駕護航。從1997年的30億元規模,到2008年的1033億元,在幾年的發展歷程中,在業務量大量提升的背后,IT的作用顯而易見。
在寧波銀行開始從長三角地區向全國輻射的戰略后,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地的分行陸續開業,快速擴張給IT系統帶來了很多挑戰:組織架構的層級增多,各地業務特色不一,對IT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更高等。
面對挑戰,寧波銀行在IT方面實行連續性的投入,制定發展規劃,最終將科技部從二線的支撐部門,發展到一線的引領業務發展的部門。在人員方面,從剛成立的五六位IT人員,到如今的100多人,寧波銀行對IT部門的支持可見一斑。
病急也忌亂投醫
信息化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一些地方銀行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一些銀行僅僅處于信息化在銀行業的普及而匆忙上馬IT系統,致使系統與銀行業務不符,甚至成為擺設,并沒有給銀行的業務發展和創新帶來好處。
相比于國有大銀行和外資銀行,信息化對于地方銀行最大的挑戰在于資金問題。一些效益不好的地方銀行,往往沒有實力上馬全套的IT系統,即使做出了信息化的決定,也在人力方面沒有足夠的投入。不少地方銀行的IT部門存在人力少、技術水平比較低的狀況,遇到問題只能請教IT外包廠商。這樣的情勢非常不利于地方銀行信息化的發展。對于地方銀行來說,如果做出了區域擴張的決定,就必須在信息化方面下功夫,給予IT部門足夠的人力、物力投入,以使信息化能夠助力銀行的區域擴張。
對于區域性銀行來說,發展信息化,還應當積極開展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以達到放大優勢的效果。在發展網上銀行時,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數據中心的安全運營直接關系到該銀行的正常運行。據了解,目前,國家各大銀行中絕大多數的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都集中選址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雖然北京、上海有高水平的電力供應系統和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其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將數據中心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利于抵御地震、海嘯等重大自然翟海,不利于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恐怖襲擊等重大突發事件造成的風險。
其實區域銀行可以考慮建立銀行互備中心或者選擇經濟較為發達的西部城市作為數據中心的建立地,以提高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降低建設與運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