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摘要]眾所周知影視媒體的逼真再現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對受眾意識的震撼和體育精神的激發是任何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民間體育面臨著經費短缺,老藝人手藝失傳,農村主陣地漸縮及民間體育被遺棄、吸收和肆意改造的嚴重危機。提出通過影視手段與體育比賽、網絡、學校和高校體育資料室相結合,提高民間體育的地位和知名度,從而達到挖掘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影視手段;民間體育;挖掘整理
我國民間體育,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斗爭中逐漸創造出來的強身娛心的重要手段,也是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的主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但是近年來由于經濟多元化的影響、舉國體制下的“精英體育”的沖擊和融合,一些民間體育項目面臨著被遺棄、吸收和肆意改造的嚴重危機。因此研究挖掘整理民間體育文化有著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民間體育目前的現狀
民間體育主陣地主要集中在農村,農村是民間體育生長發育的發源地。近年來由于經濟觀念的沖擊,加之人們缺乏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許多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文化被不知不覺地拋棄,甚至處于被遺忘的境地。加之隨著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造成一些民間傳統體育因后繼無人而逐漸消失,甚至淡出歷史的舞臺。民間體育面臨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困境:最主要的是由于民間體育根植于農村,受農村落后文化的限制,缺乏組織性、連續性和專業體育人才的組織指導及有效搜集整理,就更談不上升華和傳承了。
二、挖掘整理民間體育文化的意義
具有優良傳統的民間體育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一個人,一個國家連根、本都無視存在,她還有發展進步的可能嗎?拯救、發揚和推動中國的傳統民間體育文化和技藝,是一次新的革命理念,是一次拯救中國民族文化和推進廣大中國民眾生活質量提升的關鍵。民間體育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是地方民俗的標志。沒有民間體育的支撐,現代體育活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力發展民間體育運動項目,可以提高中國下一代的身體素質,降低中小學生胖而無力的危害及近視的比例,修正學生的心靈和意志力,強化學生的品德,使青少年能自覺遠離網吧,身心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民間體育文化,不但可以彌補當地文化的缺位,還可以彌補制度上暫時的不健全。我國的民間體育素有養生之功效,追求健康長壽是人們樸素的人生愿望,當今醫療制度還不健全,廣大農民由于經濟原因看不起病,民間體育鍛煉可以起到祛病強身、節約醫療費用的目的。
三、影視手段在挖掘民間體育文化中的意義和作用
1、通過影視手段提高民間體育文化的知名度
影視手段是宣傳民間體育文化的主要途徑。眾所周知影視媒體的逼真再現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對受眾意識的震撼和體育精神的激發是任何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它可以以一種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將民間體育文化自然地帶入各個國家的文化發展當中,并不斷地影響著下一代。各地政府可以先從地方電視臺開始,借省級衛視打“民族牌”、“地方牌”,對地方民族體育文化進行包裝宣傳,積極地介入各地的民間體育盛會和運動項目傳播中,如河南衛視和福建衛視對少林武術,新疆衛視對“達瓦孜”,湖南衛視對端午節龍舟競賽,遼寧、吉林衛視對秧歌的民間體育樣式進行針對性傳播。作為國家級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更應該設立固定的民間體育文化欄目,采用直播和后期藝術剪輯,提升對民間體育盛會如農運會、少數民族運動會、各民族體育盛會等的傳播數量和質量。
2、通過比賽和影視宣傳提升民間體育地位
要想把一項體育活動搞起來,就必須進行比賽,因為“比賽是撬動體育項目發展的杠桿”。只要比賽,哪怕是小范圍的、非正式的,參與者的積極性都會格外高漲。政府可以政策要求,讓農運會脫掉“政府”外衣,真正做到“讓農民辦,讓農民參與,讓大家看”。不要讓農運會總是穿著民間體育的外衣,搞起奧運會式的“精英體育”。國家應該大力提倡在全中國各地舉辦具有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間體育活動,力求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舉辦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體育競賽,并努力爭取將那些獨具特色的中國民間體育技藝利用影視宣傳手段及網絡宣傳手段傳播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
3、加強并改革民間體育的影視傳播方式
應該說,影視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國際傳播方面功不可沒。以武術為例,像20世紀70年代以徒手搏擊為特征的真功夫片《精武門》,20世紀80年代李連杰主演的傳統武術影片,對武術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影視作品大都用虛幻的特技手段,注重了花哨、熱鬧的場面,不注重體育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對體育文化的影視傳播方式進行改革,多使用運動員,少使用特技,使體育文化內涵盡可能“原汁原味”。
4、以學校為載體,以影視為手段進行傳播
中國民間體育是一筆有形和無形的“財富”,必須利用教育的渠道來聚斂。借鑒歷史,任何體育項目只有進入學校教育中,才能在理論和方法上得到升華,才能在普及上得到拓展,也就是說學校是原始體育形態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像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都是在接受了中國古代武術的基礎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學、訓練和比賽,并通過學校作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廣,得到愈來愈多的人的喜愛,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后,方得到國際奧委會認同的。因此可以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尤其是設有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校,整合民俗、社會學考古學的人才,將傳統體育文化更好地發揚光大。在全國高校中,湖南的吉首大學就做得比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設了陀螺、秋千、搶花炮、高腳馬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研究和推廣,并組織了民族傳統體育代表隊。
5、體育專業資料室利用現代影視手段對民間體育進行搜集整理
由于歷史的原因,民間體育文化從未得到過與精英文化等同的地位,始終停留在口傳心授、自生自滅的邊緣狀態,沒有人真正關心它的生存與滅亡。民間體育幾乎是以一種草根性頑強地生存著。高校體育專業資料室除了服務本專業教學科研外,還應該肩負起利用地方文獻資源優勢,搜集地方體育文化遺產,為地方體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和挽救作出應有的貢獻。對那些有利于體育專業研究的體育文化遺產可以將其制成拓片,或利用現代影視手段進行錄音、錄像、攝像將其保存下來。像山東濰坊的風箏節,陜西的花樣跳繩,安康的龍舟賽,廣東的舞龍舞獅等等。對于那些留存不下來的,應當記錄下來,留下它的影子,留下它的形態,保存下這么一段發生過的體育文化形態。
四、結語
電影電視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之一,影視媒體不僅帶來了大眾傳播歷史上的革命,而且帶來了人類文明中宏偉而壯麗的文化景觀,體育節目則是這文化景觀中最能吸引觀眾的節目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借助影視媒體這個世界性的大舞臺,使我們的民間體育文化與影視產業鏈接軌,使我們的民間體育文化經得起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體育產業與影視產業高速度發展的挑戰,所以我們應該借助影視手段,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民間體育,使我們的國粹——民間體育項目借各種電波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中華民族的國粹跨出國門,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