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新
[摘要]世界文化交流使電影翻譯成為翻譯領域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電影片名作為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有著突顯影片內容、傳達主題信息、確立影片感情基調、吸引觀眾等重要作用。目前電影片名翻譯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本文旨在探討將翻譯等值理論應用于電影片名翻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原名與譯名之間在語言與文化兩個層面等值的可行性。
[關鍵詞]翻譯等值理論;片名翻譯;語言等值;文化等值
一、引言
當今,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和不斷深入,電影也已成為跨文化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而國人生活水平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也使外文電影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青睞,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在國際上頻頻獲獎也說明了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和文化的認可和接受。因此電影翻譯也逐漸成為翻譯領域中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電影片名作為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有著突顯影片內容、傳達主題信息、確立影片感情基調、吸引觀眾等重要作用。像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Speed(《生死時速》)、Ghost(《人鬼情未了》)、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Forest Gump(《阿甘正傳》)等等這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影片之所以能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喚起我們美好的回憶,除了電影本身的精彩之外,我們也不能否認精彩的片名翻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電影片名翻譯現狀
好的電影片名應該能高度概括地告訴人們關于這部電影的信息,幫助人們理解影片的精髓,這樣的片名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因此,精彩的電影譯名也應該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經典的影片譯名能和電影一起世代相傳,而失敗的譯名卻完全可以抹殺一部電影本身的精彩,還會在市場運作中阻礙發行和影響票房。但由于中英兩種文字有著很大的差異,而兩種文化以及兩種文化中人們思維習慣的差異更給片名的翻譯帶來了困難。目前電影片名翻譯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背離電影主題、誤譯原片名的典故和由來、商業味過濃等現象。筆者認為,在影片片名翻譯中有兩種傾向值得我們的注意。1、死板地直譯直譯是片名翻譯中常用的方法,指根據源語、目標語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當源語與目標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時,這是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如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Air Force One(《空軍一號》)、Brave Heart(《勇敢的心》)、Roman Holiday(《羅馬假日》)、Moscow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等等,這些直譯的片名不僅保留了原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也切合了目標語的形式和意義,稱得上是經典的翻譯。
直譯這種翻譯方法固然能保留電影原片名的原汁原味,但過于機械和死板的直譯也往往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很難讓目標語的觀眾得到象源語觀眾那樣的感受,如The Grapes of Wrath(《憤怒的葡萄》)、Windtalkers(《風語者》)、Definitely,Maybe(《絕對,也許》)等等譯名讓人不知所云,而Water World(《水世界》)、Rocket Science(《火箭科學》)等直譯的片名則看不出絲毫動作片和喜劇的味道,倒像是科普影片,這樣的直譯片名很難讓中國觀眾對影片有直觀的印象,甚至會產生誤解,很難想象這樣的直譯片名會帶來好的票房。同樣,中文影片在英譯時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如李安導演執導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臥虎藏龍》,片名體現的是一個能人輩出、山外有山的“江湖”景象,而英譯片名CrouchingTiger Hidden Dragon不僅無法對外國觀眾產生同樣效果,而且拗口得連講英語的人自己都受不了。雖然影片最終獲獎,但片名翻譯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馮小剛的大片《夜宴》也直譯為The Banquet就顯得過于平淡,沒有深度。2、隨意地意譯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方式有矛盾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這種方法稱為意譯。有的影片名稱直譯過來不能完整地表達故事,也不能吸引觀眾,這時可以在原名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使之從形式上或內容上更符合譯語觀眾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從而更生動,更上口,更具有商業效益(何躍敏,1997)。例如,Me,Myself & Irene(《一個頭兩個大》),300(《三百斯巴達勇士》)、How She Move(《舞動青春》)、Mad Money(《我為錢狂》)、Bewitched(《家有仙妻》)等都是一些片名意譯較成功的例子。中文影片片名翻譯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翻譯成Curse of the GoldenFlower,翻譯得就不錯,至少把主要人物之間的矛盾表現出來了;青春立志影片《精舞門》翻譯成Kung Fu HipHop,也翻譯得極其巧妙,達到了原片名與譯名在內容和語言功能上的一致。
但有不少人認為電影翻譯不同于一般的書名翻譯,作為一種廣告翻譯,也就是一種因為實際需要而故意灌進原來沒有的意義的一種傳達方法,所以不必嚴格追求“信、達、雅”的標準,只需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就可以了。這種片名翻譯把重點放在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上面,商業化氣息過濃。為了影片的最大商業利益,完全脫離原片名,只為吸引觀眾的眼球,如Mission Impossible(《諜中諜》)、The Rock(《勇闖奪命島》)、BabysDay Out(《超級賽豆窿》)、Norbit(《老婆是個巨無霸》)、Vacancy(《奪命旅館》)、Spring Breakdown(《熟女出頭天》)、Disturbia(《后窗驚魂》)、Harold&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豬頭逛大街》)等等譯名與英文原名沒有什么關系,完全采取意譯的方式,譯名中充斥著暴力、恐怖、艷情等字眼,頗有嘩眾取寵的味道,而這種為了追求單純的經濟利益而放棄一切原則去迎合觀眾的做法,顯然無法有效地傳達影片的信息和文化。
三、翻譯等值理論的應用
影片譯名要切合原影片的內容,反映原影片的主題,突顯原影片的風格,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影片,同時,譯名要符合目標語言的語言規范、且適合目標語言觀眾的欣賞習慣,并且言簡意賅、便于記憶,能吸引觀眾,增加票房收入。因此電影片名翻譯的理論支撐不應該僅僅是傳統的以“忠于原作者或原文”為中心的傳統翻譯理論,而是要使翻譯實現語言與文化兩個層面的等值。
1、翻譯等值理論
翻譯等值理論是西方翻譯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翻
譯界許多名家如奈達等爭論或探討的焦點。翻譯等值理論的提出是從語言的角度入手去解釋翻譯問題,它的理論宗旨就是實現語言與文化的融合。由于每種語言在詞法、語序、遣詞造句方法、話語標記等方面都各具特色,都有豐富的詞匯用于表達獨特的民族和文化特征,所以譯者在尊重不同語言特征的同時,應該理解不同的語言具有同等的表達力這樣一個事實。也就是說任何能用一種語言表達的東西都能夠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在語言之間文化之間能夠通過尋找翻譯對等語的適當方式重組原文形式和語義結構來進行交際,并使原文的語言層次和文化寓意在譯文中完整地再現出來,使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在理解效果上處于同等地位,達到文化效果和理解效果的“等值”(張寶鈞,2003)。
2、語言等值與文化等值
成功的片名翻譯應該努力實現原片名與譯名之間在語言與文化兩個層面上的等值。看看經典的影片片名翻譯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電影原名WaterlooBridge是以地點作為電影的片名,因為該橋見證了男女主人公的凄美永恒的愛情。但片名若直譯為《滑鐵盧橋》,觀眾不免會更多地聯想到拿破侖的最后一仗或者失敗的意思(遭遇“滑鐵盧”)。但影片實際是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對年輕人在倫敦的滑鐵盧橋上偶遇并一見鐘情,又在滑鐵盧橋上生離死別的故事。直譯不僅無法達到文化效果與理解效果的等值,還會誤導中國的觀眾。譯者借用我國文化中“藍橋會”的傳說,實現影片原名與譯名之間的最大限度的等值。傳說戰國時韋郎保與賈玉珍因兵亂離散,數年后,二人在河邊相遇,互約三更藍橋相會,不意山洪暴發,韋郎保抱橋柱溺斃,賈玉珍投河殉情,這個故事也被稱為“水漫藍橋”。所以在中國人心中,“藍橋”既象征著愛情的甜美也含有對感情忠貞不渝至死不悔的凄美。這一翻譯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更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文化層面的等值。《魂斷藍橋》這一譯名與那段蕩氣回腸、凄美絕倫的愛情絲絲相扣,成為觀眾心中的完美經典。
導演李安的奧斯卡獲獎影片Brokeback Mountain如果直譯為《斷背山》本也無可厚非,因為片名就是以地點命名的,Brokeback Mountain是美國懷俄明州一座山的名字,因其陡峭而得名。但這一譯名卻根本無法反映影片的內容和文化。筆者認為,另一種翻譯《斷臂山》顯然更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能最大限度地體現語言與文化兩個層面的等值。首先從語言層面上來說,我們漢語中沒有“斷背”之說,而“斷臂”的翻譯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原語言的形式而又結合了目標語言的習慣表達。另外,從文化的層面來說,漢語中把兄弟情誼比作手足,影片表現了同性戀情,而其中一位主人公杰克突然死去后,對另一位主人公埃尼斯來說必定會有斷臂之痛,與此同時,“斷臂”一詞在漢語里可以讓人聯想到“斷袖之好”,相傳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于是這種男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就被稱作“斷袖之戀”,而該典故恰恰是中國古代對于同性戀的稱呼。所以《斷臂山》這個參考手足之情和古代典故的翻譯更符合影片的主題,這一譯名既照顧了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習慣,又不違背精準傳達原意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兩種文化的等值,讓這部影片的片名更具意義,算得上是成功的翻譯。
四、結語
筆者認為,在進行電影片名翻譯時,我們不能簡單地選擇直譯或是意譯,而是應該努力實現兩種語言之間以及兩種文化之間的等值。當然,隨著翻譯等值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們對翻譯等值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充分認識到“絕對的等值是不可能的”,電影片名的翻譯也是如此,但只要我們對影響翻譯等值的文本本身、跨文化因素、讀者反應、譯者主體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就一定能獲得最佳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