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4月22日文章,原題:出版商欲借中印渡難關 在世界范圍內,對英文圖書需求的熱浪方興未艾。承受著美英核心市場衰退的重壓,出版商們逐漸將目光投向海外。例如,蘭登書屋昨天宣布,創下650萬冊首印紀錄的《失落的圖騰》一書將在印度和南非等海外市場銷售50余萬冊,這個數字對于一部新小說是前所未有的。該書是丹·布朗《達芬奇密碼》的續篇。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英文圖書市場,幾年來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逐年遞增。英國貿易投資總署的研究估計,2007年,印度圖書市場總額約為12.5億英鎊。而據出版商推斷,其中有半數為英文圖書。
2007年中國圖書市場總額約為70億英鎊,近25萬種書籍的總印數達到了63億冊。但與印度和英國向中國出口圖書總額1000萬英鎊相比,中國的英文圖書市場規模仍然較小。
出版商們認為,市場口味各有不同。企鵝出版集團中國公司總經理周海倫說:“在中國,有關賺錢和家庭健康的書永遠暢銷。”
斯賓塞·約翰遜的勵志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上月舉行了十周年慶典。到目前為止,該書在中國市場已售出幾百萬本,是譯著中創紀錄的暢銷書之一。與電影互動也有助于圖書銷售,企鵝公司出版的《追風箏的人》最近由于被改編為電影而銷量大增。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動蕩年代》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成功。在中國,許多英文圖書被人們用來提高英文技巧。現在,中國已有超過3億人說英語。▲(作者克里斯·泰霍恩等,王曉雄譯。本文英文原文見4月24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4版。)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