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平
俗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有人恰當地將班級管理比喻成一鍋湯。班級管理的過程也就成了熬湯的過程,湯料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班主任這位廚師該添加什么料呢?愛心、真誠、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
人們常說“南北一鍋湯”,雖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很多人認為班級管理無非就是那么回事,怎么弄也是殊途同歸。可不知,北方人喜好“滾湯”,福建等閩南地區喜歡“燉湯”,而廣東、港臺地區則偏好“煲湯”。也就是說那鍋“湯”得帶點地方特色,食客才能盡口腹之享。由此觀之,“班級管理”這鍋“湯”需要添加點“地方文化味”。
“地方文化味”指的是什么呢?
西方著名學者賓格勒認為:“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學校,更細化則為班級作為“養人”的重要場所,“一方水土”的“靈魂”也就應該滲透城市精神教育。
班主任應弄透所在城市的精神內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在班級管理中添加城市精神,班主任就必須透徹理解和掌握所在城市的精神內涵。
很多班主任隨口能念出眾多知名城市的精神內涵,比如青島“誠實、博大、和諧、卓越”;上海“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廣州“敢為人先、奮發向上、團結友愛、自強不息”……但這僅僅停留在表層的記憶上,而缺乏深入的了解。
第一,需要再了解城市歷史和現狀。例如上海,背負著一百多年的租界制度,作為亞洲航運樞紐、中國的金融中心、工業中心,吳越之間的江南人,三江四海的中國人,亞、歐、美洲的東西洋人,不斷地合作、競爭和沖突。那么它需要進一步發展,它的市民就應該具備“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精神內涵。
再例如,筆者所在的東莞市,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城市。短短的25年,由農業縣飛速發展成“世界工廠”。“暴富”起來的本地人、外來的“新莞人”構成的城市就需要“海納百川、厚德務實”。
第二,要對城市精神進行詮釋。城市精神的內涵是高度概括的,而班級管理是細膩而繁瑣的。我們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緊扣“城市精神”。光是口頭不斷強調精神內涵的口號是不夠的,還需要班主任結合實際對精神內涵進行詮釋。例如,東莞精神“海納百川、厚德務實”。根據班中外地生較多,地域差異大,家庭經濟差異大等情況,需要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那么“海納百川”就可以詮釋成“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團結友愛”“和平共處”等等。
經過對城市精神進行詮釋后,班級管理的工作目標、工作重心、學生的培養方向也就清晰明確了。
班主任要讓學生在校做好學生,出校做好市民,增強其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榮譽感。
以城市精神的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作教育素材
城市精神就是從市民身上進行提煉概括的。與其進行口號式的灌輸,不如結合豐富的、鮮活的、貼近學生的城市精神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進行榜樣式的引導。
每個城市進行“精神內涵”的歸納概括的同時都會進行相關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評選活動,評選出來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就是一筆非常豐富、鮮活、貼近學生的教育資源了。與其舍近求遠運用一些離學生生活遠的事例,不如充分、靈活結合這些典型人物、先進事跡進行城市精神的教育。
當然,教師應該清楚了解這些典型人物、先進事跡。例如,筆者所在的東莞市就有“海納百川、厚德務實”東莞城市精神杰出人物101名,囊括了見義勇為、志愿服務、扶危濟困、崇教興學、尊老愛幼、創新奉獻、創業致富、富而崇德、愛崗敬業、擁軍愛民等10個類別。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信手拈來。
其次,結合的方法可以是教師口頭介紹、學生搜集展示,還可以是真人報告、活動互動等等。這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汶川地震后,給學生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影響,該怎么面對生命,面對挫折,面對挑戰?成了許多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筆者所帶的班級即將面臨中考,該如何啟發他們正確面對中考?這又是另一個難題。種種難題,在東莞城市精神杰出人物黃任鋒的事跡啟發下,學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黃任鋒作為一名廣西柳州來東莞打工的新莞人,“三歲患小兒麻痹而雙腿殘廢,多年的磨難煉就了他一顆堅強的心,不屈不撓地面對人生,創下了‘輪椅千里海疆行的創舉,僅有小學三年級學歷卻創作了《輝煌的走》、《翻閱生命》和《第三種光芒》詩歌、散文集;從一個連音符都不懂的人創作并出版了一張個人原創音樂專輯《一個人兩個夢》,憑著一首《想去臺灣唱首歌》一舉摘取了‘首屆全國聲樂器樂舞蹈大賽的金獎。”
在主題班會上,我通過播放黃任鋒的勵志演講錄像讓學生了解了他的親身經歷;同時組織學生學唱他的歌曲,激勵學生勇于走向學海走上自強之路。
在東莞精神典型人物黃任鋒先進事跡的啟發下,學生們吟唱著“走過那么多艱辛、承受那么多傷悲,只為這有夢的人生……讓夢想把我們帶到快樂的地方,讓夢想給痛苦穿上美麗的衣裳,讓夢想追夢想去那遠方實現所想……”堅強意志、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在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當然,要出品一鍋好湯除了“料”好,還需要投入濃濃的情思,講究火候。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城市精神需要點面結合,滲透在學生的習慣養成、理想教育、競爭教育等等方面。這樣才能將城市精神的味道全都逼出,才能熬成一鍋讓學生終生享用的好湯!
不妨,班主任們給班級管理添加點城市精神,給心愛的學生熬一鍋好湯!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石龍鎮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