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20-02
摘要:從現實中遇到的一些現象出發,以馬克思主義中關于人的異化理論為指導,簡單分析了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的兩個主要方面,即人的生物本能方面的異化和人的思想情感方面的異化,并就這兩方面敘述了異化后出現的諸如抵抗力下降、憂郁癥普遍出現等問題,同時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異化;本能;馬克思主義
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是不斷進步的歷史,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人,人是根本、是核心、是源泉,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從攀援生活到直立行走,從茹毛飲血到鉆木取火,從結繩記事到文字和語言的產生,從采果捕獵到男耕女織等等,人類一步步地使自己與一般動物區別開來,其間經歷了巨大的生理痛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我們是在不斷進步不斷進化的,我們的腦容量越來越大、身體比例越來越協調、抵抗力越來越強。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很多方面,我看到了弱化,看到了一條類似拋物線的軌跡,比如走路,比如提重物,比如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流感的抵抗力等。當然,我說的是普通人,如果您拿專業運動員來舉反例,我肯定被打倒。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這是一種什么現象?是什么原因導致或者說促使這些現象產生的?
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涉及到一個術語:異化。何謂異化?對于異化的概念,百家爭辯、各執一詞。當然,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人生經歷,勢必會出現見仁見智的理解。哲學上異化指主體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變為了外在的異己的力量。學者王文元認為異化是指人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脫離自我,或指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遠離人的本真。參考了很多資料跟觀點,筆者還是站在馬克思這一邊。馬克思主義認為,異化作為社會現象同階級一起產生,是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私有制是異化的主要根源,社會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終根源。異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們的生產活動及其產品反對人們自己的特殊性質和特殊關系。在異化活動中,人的能動性喪失了,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展,只能片面發展,甚至畸形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異化達到最嚴重的程度。異化在一定歷史階段同對象化與物化有關。但是,異化不等于或歸結于對象化與物化。對象化與物化作為人的社會活動,將與人類社會一起長存,而異化活動則是短時期的歷史現象,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會分工的最終消滅,異化必將在社會歷史上絕跡。1
這么說來,異化好像是個貶義詞,可是我們人類卻在異化的過程中得到了好處,比如交通工具讓我們不用到哪里都用腳、電腦不僅讓我們省掉了筆和紙,還幫我們記憶多的人腦難以想像的東西。我們每天忙碌奔波,為的好像就是追求這些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的異己力量。那么,異化到底是好還是壞,看來不能簡單籠統地下結論。
一、現代社會中人被異化的方面
從大的方面講,我認為現代人的異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生物本能方面的異化,二是人的思想情感方面的異化。
本能是物種在種族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并固定下來遺傳給后代的反射活動。它不是對簡單刺激的局部性反應,而是按規定程序進行的一系列行為活動。發育完全正常的動物,不經過學習、練習、適應、模擬或經驗,即能表現出某種協調一致的復雜固定性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跳舞和鳥類遷徙等,都是本能行為。至于表現到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都是表現。雖然本能行為的程序有繁有簡,延續的時間有長有短,但都是同種動物共有的。這對維持動物種族生存、繁殖后代等都有重要意義。這些普遍具有的復雜行為,不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學到的,是屬于非條件反射的神經活動,是該種動物的本能。
我認為,現代人生物本能方面的異化主要表現為人的各種器官功能被工具替代。望遠鏡做了人的千里眼,耳機跟助聽器成就了順風耳,形形色色的工具讓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千手觀音的感覺,發達的現代交通更是遠遠超越了古人草上飛的夢想。在這個科技好像無所不能的世界里,我們倦怠于用手寫字、用腳走路、用腦記憶、用心思考,總認為一切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掙錢。不休息沒關系有按摩儀器、不規律飲食沒關系有保健品、不運動沒關系有插電就可以讓你隨時汗如雨下的出汗袋等等。這些東西真的可以替代我們正常的器官運動嗎?我懷疑。
這還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更擔心的問題是隨著異化瘟疫的蔓延,病毒已經入侵了人的高層指揮中心:中樞神經區。打個比方,把人比作一個組織,那么決策層是我們的中樞神經區,總經理是心臟,部門經理是心臟以外的五臟六腑,五官四肢就是底層一線員工。一個組織能否正常持續運行,關鍵在決策層、核心在經理層、主體是一線的員工。現在的問題是作為人這個組織,一線員工已經異化的很嚴重,而由決策層指揮的經理層也在步其后塵,我想重點講一下總經理。心臟并不是簡單的指心臟這個器官,因為異化不等于或歸結于對象化與物化,我指的是我們的意識層,說大了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說具體包括對金錢、愛情、工作、升學、興趣、他人的看法等。我看到很多個案,衡量愛情的第一標準不是兩個人彼此對對方的感覺、不是人品、不是性格、不是生活習慣,而是對方的學歷、工作薪酬、家庭背景等。我不是倡導柏拉圖式愛情,只是認為現實物質條件固然重要,情感更重要。過分追求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的異己力量而忽視自己的本能反應,最后也很難回到初衷,找到自己所謂的幸福。
二、人被高度異化后出現的問題
各個物種的本能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物種的延續而被產生,可見本能的延續很重要。而異化作為本能的對立面,是人長期控制本能的產物。自控能力固然可貴,但長期控制本能亦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人被高度異化后就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人的生物本能的弱化,主要表現在人的行為活動上;另一類是人的精神層面出現的問題,比如精神分裂癥、憂郁癥、狂躁癥等患者不斷增多。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在異化活動中,人的能動性喪失了,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展,只能片面發展,甚至畸形發展。下面具體說一下現代人異化的表現。
人的生物本能的弱化和對工具的高度依賴首先表現在四肢上。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海陸空各種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快捷,從木筏到五星級服務的大型豪華游船,從馬車到有軟臥餐飲的火車汽車,從對太空無知到運載火箭等,這一切讓我們太方便以至于我們不愿意記得我們沒有這些交通工具的時刻。于是,我們走路的功能弱化了,在沒有電梯的樓里我們爬幾層就氣喘吁吁、大寒淋漓。交通工具的作用是延長人的腿,坐車沒有害處。但是,在長期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人對工具會形成依賴。當交通工具忽然不能使用時,人用腳走路一方面耽誤時間、延誤工作,另一方面情緒受到影響,思維能力也會受到消極影響,工作效率勢必受到影響。我并不排斥交通工具,只是認為人不能完全依賴工具,不能讓“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類自己。所以,在使用工具的同時,我們應該強化人類自身的本能。更嚴重的問題是,現代科技的高度發達和網絡的普及導致了現代人精神層面的普遍問題。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中年人因沉迷于網絡而導致家庭破碎、身敗名裂的案例屢見不鮮。
對工具的依賴導致對人的依賴減少并因此出現大量問題:信任危機、道德危機、金錢至上觀。由于工具的作用幾乎覆蓋所有領域,人們寧愿相信工具也不愿意相信人。離婚率上升、丁克家族不斷增多、寧愿養寵物也不愿生孩子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對“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的異己力量”的瘋狂追求導致道德危機的出現。現代人普遍缺乏羞恥感跟同情心,把經濟利益作為認識幾乎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利益至上、人情冷漠。
三、關于以上問題對策的幾點建議
問題既然出現,掩蓋回避都不是辦法,只有面對現實、尋找解決方案才是上策。如何解決?從總的方面講,我認為應該加強對上層建筑領域的建設,提高全民的普遍素質,讓全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的實施方法,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對全民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教育、常識化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學的教育中。
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很長時間了,可實效卻有待考證。據我所見,現在的教育,唯分數至上的情況較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十年前初中升高中只看分數,小學升初中按戶口劃分,現在連小學升初中也只看分數,導致小學生只認為語文、數學、外語是必修,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談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認為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必修課進行考核。至于在教育方式方面,我認為不要太晦澀,應該注意語言組織與表達,通俗易懂、多用先進事跡與典型案例。同時,應該配合媒體方面的宣傳,讓當紅影視歌星作一些這方面的公益廣告,影響力廣泛一些。
第二,應該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縱觀中小學教科書(江蘇省除外),古代文所占比重愈來愈小,撇開其文學價值,其大量精華之思想、處事方法譬如《易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均不被現代青年所知。
第三,吸收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精華并將其與科學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經濟和上層建筑發展不同步的國情結合起來。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很多關于人的異化的過程與危害的相關理論是很有道理、很值得研究與學習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閉門造車只會導致故步自封,我們要了解不同觀點,吸收有益成分,這樣才能眼光寬闊、見識廣博,解決自己的問題、完善自己的理論。
第四,號召全民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
第五,宣揚科學的飲食文化,注重食補,減少對藥物的過度依賴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