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琳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50-01
摘要:關于高校實驗室管理發展方向的探討主要集中于實驗室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打破過去封閉式管理模式實行開放式管理?以及如何實行管理的網絡化等問題。本文將試作闡述并說明其對本課題的啟示。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管理
一、實驗教學管理是實驗室管理的核心
相對于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等器材管理來說,實驗室教學管理是實驗室管理的核心。實驗室的基本任務就是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規定,承擔教學實驗任務,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注意培養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訓練嚴格的科學態度和作風,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室管理應該緊緊圍繞實驗室的這個教學實驗的基本任務,把實驗教學管理作為實驗室管理的核心。
二、實驗室要實現開放式教學與開放式管理
實施開放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選模式,是2l世紀教育教學的新趨勢。開放式教學是通過改革傳統教學過程中束縛學生發展的因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學習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新型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就應該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大力改革,推陳出新,對實驗室實行開放式教學。在實驗過程中,由學生自己選定實驗課題,選擇儀器設備,制定實驗步驟,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實驗數據。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創新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總之,作為實驗教學主體的學生,可以充分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現在的實驗室大多是根據某一課程安排集中指導完成實驗,實驗室除對學生開實驗課外,大多數時間設備是閑置的,門是關著的,不對學生開放。這種實驗室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教學改革及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要求。因為教學計劃中的實驗課時是非常有限的,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熟練的實驗技能,又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是非常困難的。實驗室采用開放式管理,就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實驗環境,給學生一個預習、動手、再練習和選做其它實驗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認識了解和掌握各種先進儀器設備的可能。只有這樣做,才能既完成對社會所需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又能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使用效力,提高自身素質。為此,我們在進行開放式管理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2.l 提供開放的時間空間
以往的實驗室管理只提供教學計劃內的實驗學時數。而實驗室在完成規定的學時后,往往把門一鎖,學生在完成一天的學習后,空余時間也沒有地點去補充自己。在這種模式下,擬制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開創性思維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同時,實驗室的設備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利用率低下,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實驗室應利用一切時間對學生開放,給學生提供開放的時間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調動內在動力,及時補充自己。在解決了學員問題的同時,也使實驗設備發揮了效益,利用率提高了。
2.2 提供開放的實驗內容
我們現有的學生實驗是以驗證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為主,大多數實驗由實驗教師準備好,學生在實驗人員指導下進行重現性實驗,得到驗證性實驗數據和結論,就算完成了實驗內容,達到了實驗目的。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扼殺了學生開拓創新的積極性思維,也違背了“求異”的科學求知思路。我們在開放實驗室時,對于實驗內容并不是不加限制,而是在尊重實驗指導書的基礎上,由教員審定其可行性,再進行知識相關的擴展和延伸,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2.3 提供開放的實驗資源
實驗教學實際上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場所。因此,它必須具有進行單一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說在這種實驗室里不但要能夠實現大綱規定的必須進行的驗證性實驗。更要具備擴展功能。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是一種新的嘗試。開放實驗室不是僅僅把實驗室門一開就完事了,而是在時間、空間、內容、資源、環境上給學員提供開放,并引導學員積極參與進來。它有效提高實驗資源利用率、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要把網絡化管理手段引入到實驗室管理工作中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已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實驗室網絡管理系統不應是原來傳統管理方式的“電子版"或“網絡版”,而應是新的、科學的管理思想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有機融合。建立實驗室網絡化管理總的目標是使高校實驗教學管理、實驗隊伍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管理、實驗物資供應管理等工作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高效化。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實現實驗室管理的網絡化,改革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給實驗室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在實驗室建設中顯現出許多優勢。
第一, 實驗室實行網絡化管理,可使傳統實驗室管理模式下“難以管"的問題變得比較容易管了。例如,由于“學分制"的施行,產生學生選課與實驗室數量和教師上課時間之間的矛盾,因實驗室網絡化管理中的選課系統運行而得到很好地解決。第二,實驗室實行網絡化管理,便于對實驗教學工作進行科學教學評價。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很難找到一套科學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利于制定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內容上,既重視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的評價,又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信心、興趣等方面。第三,實驗室實行網絡化管理,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可以給學生充分的選課、學習的自由,充分發揮其學習自覺性和自我創新意識,培養其獨立支配自己學習時間,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自我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