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72-01
摘要:闡述了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充分重視網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發揮網絡的積極功效,創新性的開展網絡環境下“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網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網絡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園網建設的日益完善,“90后”已然成為網絡社會的主要群體之一。網絡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影響著“90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對著對網絡并不陌生的“90后”大學生,必須充分估計網絡的發展,重視網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與時俱進、沉著應戰,努力做好網絡時代下“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網絡時代下“90后”大學生的特點
1.思想獨立自信,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
因特網的便捷和低成本,使得“90后”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趨向多元化,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促使“90后”大學生心智發展超前。他們渴望成熟獨立,希望能跟老師平等交流,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和灌輸觀念。但是,他們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我個性的張揚,相對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人際關系應對力和心理承受力比較薄弱。
2.善于從網絡獲取信息,但內心時顯空虛
“90后”大學生提倡“速食主義”,崇尚快節奏的的生活方式,信息通過音像、圖文和其他網絡語言在網絡上新興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受到“90后”大學生的推崇,他們善于從網絡獲取信息,進而忽視了從書本等傳統印刷媒體獲取知識并有效反饋的深層學習。對于網絡大容量的信息,他們無法歸納整理,只能不求甚解,“淺閱讀”文化現象隨之出現,于是在知曉大量信息的同時,他們的內心產生空虛感。
二、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
1.信息多樣化,帶給“90后”大學生思想沖擊
網絡使人類進入了信息的全球化,它所帶來的面廣量多、個性各異的信息,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的“90后”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沖擊。“90后”大學生很容易在網絡上接觸到資本主義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于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網絡虛擬化,導致“9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
網絡具有虛擬特性,使“90后”大學生需要在網絡和現實中進行角色轉換和行為協調。長期使用網絡,容易形成一種在網絡中的虛擬人格,使人的虛擬溝通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溝通能力,進而影響在現實中與他人的交往,促使“90后”大學生性格孤僻,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如果在虛擬和現實中角色轉換失效,有可能導致行動變異,心理錯位,產生心理問題。
3.網絡共享化,引發“90后”大學生道德行為失范
網絡共享化使人產生“無規則、無道德空間”的錯覺,“90后”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控制和約束力較差,甚至有部分“90后”大學生,對自身的道德行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認知和價值判斷,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日益增多。瀏覽黃色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聊天,傳播病毒、黑客入侵、信用卡盜竊、詐騙等。這些犯罪的“90后”大學生大多數動機單純,有的甚至是為了“好玩”、“過癮”和“顯示才華”,另外,有關網絡的法制不健全也給“90后”大學生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
三、應對挑戰,發揮網絡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功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網絡的廣域性、開放性和匿名性使得網上信息紛繁復雜,網絡成為繼思想政治教育課、社會實踐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陣地。
1.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化
網絡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逐步脫離了學校、教師的控制,如果學生在網上長期得不到正確引導,就會扭曲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直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建設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既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親和力和滲透力。組織學生維護更新網站,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真正達到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
2.使用各種網絡交流工具,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動化
“90后”大學生追求個性、注重時尚,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QQ、E-Mail、MSN、校友網、校內網等網絡工具,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建立學生干部QQ群,建立班級QQ群,通過QQ群及時準確地把學校的信息傳達給每一個學生。通過QQ、MSN和E-Mail的形式與性格較內向的學生聯系,更好地分析解決他們的問題。開通個人博客、空間,通過寫博文、日志的形式記錄下與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對某些事情的評價看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多訪問學生的博客、空間、主頁,更好地熟悉“90后”大學生所關注的時事熱點,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事情的應激能力。
3.運用網絡技術手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豐富化
運用網絡技術的多媒體手段,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讓“90后”大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建立影視資料庫,播放影視資料片,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口頭說教的模式。制作PPT對主題教育活動輔助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利用VCR記錄學生開展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花絮,為學生留下成長的足跡。“90后”的大學生熱愛自由,不拘于形式,有個性,有創造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其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充分運用聲音、色彩、光線、圖像等多媒體手段,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樂趣。
綜上所述,在當今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者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拓展思政工作的空間和渠道,創造有效的思政工作形式,積極應對網絡對思政工作的挑戰,開創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馬新民.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J].文教資料.2009.9
[2]劉玲.網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論壇.2008.20
[3]文寧.網絡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問題及應對[J].青年科學.2009.9
* 作者簡介:王莉,女,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思政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