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29-01
在地球村這樣一個世界大環境下,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這樣一個趨勢下,英語作為一門工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知識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總體格局中,仍然廣泛而持久地存在著西方文化霸權與本土文化的沖突,存在著市場經濟、技術至上、功利主義對大學人文(通識)教育的干擾和沖擊。然而,現在有一種意見是,大學英語這門功課的開設是無意義的。目前對大學英語這門功課是否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的依據是,絕大部分的同學畢業后從事與英語完全無關的工作,從而認為其存在是無意義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在現在急功近利,把教育作為產業的這種形勢下,很多人認為大學教育的宗旨之一是給學生以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有顯性的體現,即需要找到工作。但是這種能力也應該從長遠考慮,沒有得到顯形體現的能力并不代表這就是無意義的,只是目前可能是隱性的,沒有得到具體的體現。大學英語的學習對于那部分畢業后從事與英語完全無關的工作來說培養的能力就是隱性的,但是不代表說就是無用的。研究型大學特別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更需要認真思考和精心規劃如何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中保持精英教育的水準,進一步提升文化素質教育的育人理念,認真探索和全面檢討“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實質內涵和實施方案,并根據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方向開拓創新,努力提高大學教育的育人質量和育人效果。本文在扼要回顧我國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十多年歷程的基礎上,分析通識教育在文化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通識教育中貫徹文化素質教育理念,在文化素質教育的基礎平臺上實施通識教育,從而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內涵,使其在中國大學教育中深深扎根。
因此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在于其培養計劃的內涵和實施方法以及背后的育人理念。如果文化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既有高尚人格又有公共關懷、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學素養、既有知識能力又有綜合素質、通識與專業協調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們就可以有根據地設想,如果沒有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宗旨,通識教育就可能流于知識的堆砌和課程、課組的設立與學科歸類等外在形式;而如果沒有扎實有效的通識教育課程作為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質性支撐,文化素質教育的深化也有可能成為一句口號而得不到實實在在的落實。英語應該成為通識教育的一門課程,一個載體。
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師。教師應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應該說,英語教學為每位教師提供了極具個性和想像空間的工作平臺。在英語教學中,語言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內容。教師應熟練地掌握目的語,同時明了通過語言教語言的技巧和策略,使學生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掌握語言。遺憾的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在此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調查表明,我國外語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處于難以令人滿意的程度。事實上,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外語老師應當熟知的各種學科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在本族語的錘煉、教育理論、測試的原則和實施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識;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尚未真正貫徹于教學課堂;“師道尊嚴”的摒棄只體現在師生日常交際活動和個人關系的構建方面,尚未真正植根于英語教學的過程之中。相應地,英語教學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坦率地說,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互動參與意識不足。這種情況使他們不同程度地更樂于接受老師的“滿堂灌”。有一點必須提及,除了多年的中小學外語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們在外語課堂上處于被動地聽講之外,在大學期間,其他學科的講授方式也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學生們在課堂上只習慣于聽教師講授的習慣
這也要求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要只從原來的聽說讀寫升華到一種語言學習的能力,使其內化為一種素質,外在表現為一種習慣,具體在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從habit到hobby,具體操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以學生作為日常英語或者是趣味英語學習的主體。具體做法是每節課給出學生大概十分時間,讓學生自己展示課前準備的內容,其主題是學生自己決定,可以是學生單獨工作或是團隊工作,其目的在于學生自己在生活中發現處處有英語,且在自己搜尋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滋生出興趣,且能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英語,培養出把英語融入生活中的好的英語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樂于享受生活中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是每天有固定的英語閱讀時光。這是對大學教育中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一個延伸,同時這也是一個需要我們老師以及學習各級單位配合起來引導的過程。其可以從每班建立一個英語簡易趣味英語書庫開始,其書庫書籍的選擇的關鍵詞——簡單,趣味,讓學生嘗試撿起英語課外書,第二步的工作是組織成立英語讀書小組,對主題興趣相同的同學在一起交流,引起共鳴,強化這種興趣,第三步可以是全班范圍的讀書會,組織多種多樣的英語讀物活動。最后的目的是學生開始英語閱讀的時光,從而能夠使其伴隨其大學以后的歲月。
三是英語課明確按倆條主線進行,聽說和讀寫譯,明確聽說課這一概念,保證聽說課的時間,凸現聽說能力的培養!否則聽說還是成為附帶的課堂內容。
參考文獻
[1]吳樹敬.大學英語教學:問題與解決辦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
[2]桂詩春.標準化考試———理論、原則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張冬玉.我國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癥結的探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4).
[4]楊紹芳.試論構建多維大學英語教學評估體系[J].武警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