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舉培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化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摸索和實踐,認識到反饋與糾正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將其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做了一些簡單的說明。供同行商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新課程標準反饋與糾正
隨著時代的進步,基礎教育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是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有幸親身體會新的實驗教學帶來的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同時也感受到壓力和困難,使用新課標已將近兩年,在這段摸索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對教學中反饋與糾正略有體會,現提供給參加新課程標準實驗的化學教師。反饋是指控制系統把信息輸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結果返回來,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起到控制作用。通過反饋,可以不斷地矯正偏差和失誤,逐步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備課、上課、作業、實驗、考試等環節中,都存在著師生互動,師生交流,也就是說化學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存在著反饋與糾正,我們必須做到:
一、真實反饋,準確糾正
反饋來的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矯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對反饋與糾正的效果起關鍵性作用,如果信息虛假或不真實,那么教師就發現不了問題或不能全面了解情況,也就不會采取及時、正確的矯正措施。批改作業時發現大多數學生作業沒有問題,第二天上課時,我就在每個班找了平時化學學習較認真的幾位同學站起來進行口頭表達推斷過程,卻發現不能順利地表述出來。課后找來部分同學詢問情況,發現學生的輔導資料中有課本習題答案。了解到真實信息后,積極熱情地幫助他們糾正過失行為,為取得學習的進步奠定基礎。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獨立思考的優良學習習慣。
二、主動反饋,自覺矯正
反饋與矯正在教學中是循環往復的,即反饋——矯正——再反饋——再糾正。良好的反饋與矯正中不論從知識、技能、智力、習慣、情感的哪一方面來看都是一種在不斷地解決老問題,提出新問題的過程中,由低層次問題向高層次前進的教學活動;而惡性的反饋與矯正則是問題不斷重復堆積的微效或無效的教學活動。要避免惡性循環,師生雙方必須做到主動反饋,自覺矯正。因為反饋來的信息往往是教和學兩個方面的問題,屬于教的問題,教師應主動地去發現和收集,及時自覺矯正或控制,不能等待。反饋與矯正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手段,為了使反饋與矯正真正做到及時有效,建立反饋與矯正檔案非常必要。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反饋與矯正檔案,供參考。
(一)教學檔案。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做教學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批改作業中的問題,試卷中的問題記錄下來,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處記錄下來,是一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長期堅持,然后分章節,按不同類型進行歸納整理,通過對問題的綜合分析,確立矯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也為我們教學相長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矯正方法檔案。不同類型的問題,不同性格學生的問題一般來說采用的矯正方法是有區別的。對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并將行之有效的案例與方法做好記錄,然后定期和其他老師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反饋為矯正提供依據,矯正為反饋服務,二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沒有反饋與矯正的教學是不存在的教學,沒有及時反饋有效糾正的教學是低水平的教學。只有在遵循現代教學理念和化學教育教學規律、原則,并在教學實踐中認真探索反饋與矯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