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新
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來適應新形勢下發展這個主題已經越來越被教育界所重視。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威信,也直接關系到教與學這個教育教學最主要環節中師生的交流是否成功的問題。教師的素質是一個全方位的問題,不可或缺地包括師德、專業素質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在此僅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談一點認識和體會。
一、具有廣博豐富的專業知識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最直接、最經常進行交流的場所,同時課堂教學恰恰是最具有明顯學科性和專業性的。一些被學生不認同的教師,大多數是專業不過關,憑課本和教參“照本宣科”,對于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前因后果、年代的連續、本質等分析不夠透徹,一旦被學生提出的問題所“問倒”,就以其它的方式進行掩飾,導致學生對其沒有信心。只有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只有具備比教材更高深廣博的知識,對教材內容有著十足深刻的認識,善于進行教材分析,正確處理教材,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求取欲。
二、了解掌握多方面與歷史密不可分的技術和知識
在歷史課教學中,能否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全面地接受掌握,不僅在于教師是否具有廣博的知識,而且在于教師能否駕馭課堂及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歷史不是脫離其他因素而獨立存在的,歷史教學更是如此。如講到《唐宋時期的文化》這一部分時,不能只是按照教材講講當時的歷史背景,同時也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對那段時期著名的唐詩、宋詞要能順手拈來,通過具備豐富的文學知識來滿足學生對歷史、文學等方面的需要。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已經步入信息時代,電腦成了人們工作生活的得力幫手,同時也與歷史教學有不可或缺的聯系。教師應該善于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三、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人們之間交流的工具。教師是通過語言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以下特點:
(一)有條不紊,言簡意賅
科學知識的邏輯性是很強的。教師是通過語言將諸多的知識信息按照一定的順序、層次、條理輸送給學生。要想把這一任務完成好,教師不僅要備好課,而且還要有良好的語言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講課時有條不紊、言簡意賅。
(二)要有情感,富于啟發
情是語言的本質,又是語言的先導,教師的語言必須富于情感,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也會給學生的印象最深,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教學要求素質教育代替升學教學。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要富于啟發,課堂上教學氣氛才會活躍,才能符合現代教學的需要。
(三)要有美感、節奏感
教師的語言應該和詩一樣富有美感,語韻和諧。加之語言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給學生留下美的熏陶和暗示,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津津有味,課堂充滿活躍。教學語言除了美感外,還要求掌握語言的節奏,既不太快,也不太慢,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就像歌曲一樣,有快有慢,有強有弱,才能奏出動人的樂章。
(四)要文明用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托起太陽的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師熱情的話語是鼓舞學生上進的力量。因此,教師的語言更要文明。
一個具有廣博知識、廣泛愛好和良好語言素養的教師,會使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態來對待即將到來的學習,會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一個值得學生信賴的形象、知識的“網上站點”的形象取得學生的信心,這對提高課堂效率和對豐富學生歷史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歷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