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旗
在現行的農村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常被忽視,致使學生作文分數難提高,進而語文成績受到影響,作文水平停滯不前,不知從何處人手寫好作文。
羅丹說:“對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會寫作文的學生首先要喜歡看作文,把看到的好素材積累起來,加以運用,加以創新,變成自己的東西。會寫的學生還要會觀察,會發現,以小見大,把表象上升為理論,用自己的文字來表達美的生活,美的生命。只有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細心觀察的自覺行為,才能讓學生感知社會上的真善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對生命、自然、生活、社會的感悟力,感知生命價值追求的美。會欣賞,懂得積累,會感悟,循序漸進,好作文便為期不遠了。
一、培養學生的積累意識
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人生總是絢麗繽紛。學生覺得寫作難,是因為生活積累太少。要調動學生自覺積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學藝術魅力和寫作之樂趣所在。要教給學生積累的方式方法,使他們學會從自然界中擷取鮮花,在生活中積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價值。具體積累做法如下:
(一)摘抄品評法
平時準備一本筆記本,及時將在每天至少15分鐘的閱讀過程中發現的佳詞美句、詩詞名句分類摘抄在筆記本上,并在旁邊做好對應的點評、賞析,可從語句中的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用詞的精妙、句式的結構等方面進行品評,或者寫上自己的讀后見解與感受,以促使自己更好地領悟語言文字的內涵,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有效地積累語言。
(二)背誦交流法
只抄不記還不能達到目的,背誦使人受益非淺。因此,可以讓學生把積累下來的好詞佳句、優美片段、名言警句、經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時文等具有一定寫作典范的語言材料,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想辦法背誦下來,也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比較、品味和欣賞,以此來把素材貯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增加各類知識的儲備,使到語言日臻豐富,在運用語言時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增強了書面表達的能力。
(三)運用積累法
只積累不運用,就不能達到最終目的。要堅持每周一練筆,在練筆中,盡可能地把自己積累的詞語佳句大膽、準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因為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周轉的密度。這樣,在不斷運用語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把積累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詞匯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語言表達更規范、流暢,且富有表現力,結構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遠,由此,還可提升自己作文中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意識。
二、培養發現美的意識
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有價值的。沒有發現便沒有珍視,對美好的東西視而不見。自然覺不出其價值,對于親情、友情、愛情又何嘗不是。沒有發現自然不會欣賞,沒有欣賞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身邊的同學、老師、父母,窗外的一棵樹,一朵花。街上過往的人群,林中的鳥鳴,池塘里的蛙聲,無不是風景,無不是素材。“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魯迅在《一件小事》中發現車夫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三、培養細心感悟意識
粗心的人記不下風景,發現不了風景的美麗,世界的豐富多彩、生活的絢麗繽紛需要細心的思考和感悟。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于社會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蕩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要讓學生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我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學和閱讀緊密聯系起來,在閱讀中啟發學生思考,培養感悟意識和能力。具體來說就是重視閱讀課教學,拓寬閱讀面,增大訓練量。每周兩堂閱讀課單獨開設,讀的內容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行專題閱讀和自由閱讀相結合,教師作適當的點撥。專題閱讀,即讀教師推薦的精品和幫助學生選定的材料;自由閱讀,讀學生搜集或征訂的有益書刊,要求每生都要做好摘記、批注,并有重點地選擇某些自己欲學寫的文章作細心閱讀。認真細讀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問題:①它寫的是什么?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②它是怎么組織材料的?為什么這樣寫?③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然后以隨筆形式寫出閱讀感受。每學期進行一次評比活動,挑選一些優秀的讀書摘記、讀后感在班、校宣傳欄中展示,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人文視野,積累豐富的語言,開鑿思維的隧道,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把素材進行整合和創新
從掌握素材進行篩選、提煉、化用,從中汲取好材料,根據作文需要,能充分進行選擇,有所取舍,根據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充分論證觀點和內容的素材。“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用積累的素材寫作提供豐富且生動的材料。寫作重在堅持,貴在創新,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學生可能在寫作中標新立異,推陳出新,才可在寫作中發展等級有較大提升。
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敢于在舊題材中挖新意,舊內容中挖新意,舊故事中挖新意。要能不落窠臼,才能達到標新立異的效果。我在教學中,常以對話、辯論、題記、書信、小小說、散文詩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自由選擇一種適應自己特點的文學形式來充分構思寫作,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寫出自己的風格,為創造美提供平臺。
作為教師要記住“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以“時時處處”的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潛能,給予正確引導,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茁壯成長,煥發個性的光芒。總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感到生活像廣闊的海洋,在它深處埋藏著無數奇跡,需要用眼睛去觀察、用智慧去發現,用思維去創造。
積累美,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只要持之以恒,寫好作文其實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