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外在體現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它的特殊功效決定了它必須與時俱進,所以在新時期下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做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新視角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依據,是其本質的外在體現和集中表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與作用的程度以及其效果如何直接地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效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學地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決定著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功能決定了它必須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它要與我國社會生活的時代主題相結合,拓展自身的功能與作用,不斷地滿足社會的新需要,具體講,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四大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情感。情感對人的價值觀的確立,人的認識活動的順利完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發揮著重要的功能。新時期由于人們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要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加深人們對黨的信任,就必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在現實生活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進一步尊重、理解、關心人們的情感,適時地解決人們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人們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尊重人,是指實施教育必須民主、平等地對待人們,從內心深處重視人們,尊重人們的各種需要;理解人就是視人為獨立的主體,不忽視和壓抑人的情感需求和表露,并體察人的情感,了解人們的心靈與情感世界,明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關心人是最富有人性的交流態度,它可以促使人們相互信任,相互關懷,聯通人們彼此之間的心靈與情感世界,從而相互感知彼此的情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預先控制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預先控制功能,簡稱為“預制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主體思想意識和外部行為的狀態發生以前,對這一主體進行控制。正確認識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預先控制功能,是做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不應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和平演變”戰略和國內僵化保守思想的雙重嚴峻挑戰,人們的思想面臨著西方與國內兩大思想的雙重影響,呈現出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特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發揮其預制與導向功能,以“防”為主,未雨綢繆。這就要求思想教育者深入實際,在掌握人們思想狀況豐富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弄清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思想表現,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使以后的工作按照這種規律進行,以便及時引導人們的思想沿著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長期目標的方向前進。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文化創造功能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精神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對精神文化的創造上呈現出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一)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深刻領會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并更深層的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內容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并將其中優秀因素傳遞于教育對象,不斷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二)倡導主流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主流文化是為社會上多數人所接受的,對現存社會秩序起著維護、支持作用的文化。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更要增強社會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與凝聚力。中國社會加快了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變的步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社會經濟成份和經濟利益日益復雜化,社會生活方式多元化、社會組織多樣化,都勢必會對主流文化形成挑戰。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意義重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功能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報告還強調,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我們注意到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功能就在于使生態意識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層面上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促使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責任感和生態責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功能在于幫助人們將事實認識與價值認識統一起來,道德責任和生態責任統一起來。一方面學校和社會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生態學知識的教學,使生態學的準則成為一種行為規范,從而培養人們的道德良心、道德信念,使生態的責任感深入人的心靈并與道德責任感溶合在一起,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人類的精神文明層次不斷得到提升,使他們能在與自然交往中克服自我的近視與短視,以人類的生存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拋開既得利益,來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中的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的關系,從而使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二)幫助人們形成合理的生態意識和生態思想
人們一直堅持“人類中心觀”,認為人類始終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征服者,自然界一切必須服從于人類的利益和需要,人類對自然擁有絕對的使用和開發權,認為只要對人類有利,對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奪行為,都是合乎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糾正人們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幫助人們形成生態意識和生態思維,了解人類只是自然大家庭一名成員,與其他成員之間只能是和諧共處,愛護與關心,惟有這樣,人類的自我實現和幸福才能得到連續延綿和可靠保障。生態文明觀理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直面的教育內容。
上述所指的幾項功能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相當高的時代價值,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最應發揮的功能,它是否還具有其它功能,是需要時代的發展變化來提出的。總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僵死的,價值也不是固定的,它必然要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身功能,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鞏固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功能的同時,根據現實的社會需要切實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有效而快速地把教育功能轉化為現實功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功能,切實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林,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
[3]黃晉太.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功能拓展[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2).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