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祥付
【關鍵詞】鄉鎮文廣站設施專業人才
一、鄉鎮文廣站現狀
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是國家最基層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鄉鎮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普及法律和科技知識、陶冶廣大農民群眾情操,提高他們接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尤其在當前我們毫州市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落實市委提出的“發展至上,穩定為重,少說多做,真抓實干”的工作任務的形勢下,鄉鎮廣播電視要更好地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服務大局。把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傳播到千家萬戶。可是,目前我市部分鄉鎮文廣站現狀不容樂觀。有的設備不健全,有的播出混亂,不能按時轉播省市縣節目,有的插播當地小廣告,還有自制電視臺播放低俗節目。這些現象亟待解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上錯位,對文化工作不夠重視。一些鄉鎮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不足,思想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他們在抓經濟建設中存在著片面性或急功近利思想。缺乏對“以人為本”的認識,沒有認識到文能“化人”,文能育人,沒有把文化建設擺上應有位置。
2、文化設施不健全、設備老化。目前文化設施達標的站不多,大部分文廣站設備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添置的。現代化的設備如專業音響、電腦、復印機、傳真機等都沒有,服務手段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3、農村廣播設備老化、毀損嚴重,通播率較低。農村廣播信號傳輸從鎮到村是無線傳輸。有的自然村廣播網絡處于癱瘓狀態。不少鄉鎮的通播率呈下降趨勢,部分鄉鎮廣播甚至處于停播狀態。
4、文化活動經費沒有保障。鄉鎮文廣站除人員工資外,文化活動經費等均未列入財政預算,要想開展某項活動,經費很難保證。有的文廣站一年不開展一次活動。因此失去了文廣站的意義。
5、文化專業人才匱乏,現有人員不能專司其職。目前鄉鎮文廣站普遍存在人員年齡偏大、專業人才匱乏現象。老人紛紛離退,新人難以進來。文廣站人員“在編不在崗、專干不專用”問題普遍存在,致使文化廣播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6、業務主管部門對鄉鎮文廣站的指導功能弱化。自1992年文化廣播站“三權”下放后,受鄉鎮政府統一領導,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的文廣局,對鄉鎮文化工作調查研究不夠深入、業務指導工作有所弱化。
三、對加強鄉鎮文廣站建設的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領導。鄉鎮黨委、政府與業務主管部門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從堅持兩手硬、兩手抓和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建設協調發展的高度來重視文廣站建設,切實加強對文廣站工作的領導。要在全區形成農村文化工作領導重視、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社會支持的良好局面。
2、加大財政投入,落實經費來源。財政投入是加強文廣站建設的基本保證。根據政策要求,財政每年對文化的投入要達到上年度財政總支出的1%,而且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增長。各級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適當安排經費,用于添置文化廣播設備和文化宣傳活動的開展。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有所遞增,真正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同時,要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拓寬農村廣播事業發展資金渠道,創新投資模式。一是直接投資式,即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每年將廣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由鄉鎮直接投資建設;二是上下結合式。即鎮村共同投資、共同管理模式。廣播機房及設備由鎮財政投入,村廣播接收設備經費和管護人員工資由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的方法進行籌集。
3、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干部素質。文廣站在農村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各鄉鎮應從形勢發展的需要出發。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熱愛文化工作的人才調入文廣站,配備強有力的文廣站領導班子,鼓勵在崗人員進修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同時,每年在大學畢業生中招錄一批相關專業人員到文廣站工作,以緩解目前文廣站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和青黃不接的狀況。業務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鄉鎮文廣站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對他們進行文化廣電工作的職業道德、基礎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努力提高鄉鎮文化干部的整體素質。
4、挖掘民間藝術,發展特色文化。文廣站建設不僅包括硬件建設,還包括大量的軟件建設。加強文化建設,必須注重當地特色,努力發掘民間藝術。增強對群眾的吸引力。各鄉鎮文廣站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展示特色,維護好、發展好各自的特色文化。
5、設立發展目標,考核檢查。建議對鄉鎮綜合廣化站的組織機構、隊伍建設、設施條件、業務建設、活動開展、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便于基層操作和上級考核。以推動農村文廣站建設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作者單位:亳州市渦陽縣臨湖鎮文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