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標
【關鍵詞】文化資源經濟建設
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思維方式、生活節奏、文化需求都發生大變革的今天,鄉村文廣站工作如何開展,是一大難題。經過多年摸索。筆者認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鄉村文廣站的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本地的經濟建設中心。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鄉村文廣站才能走出困境,開拓局面。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緊扣中心,堅持形式多樣
決策的形成。舉措的始末無不受思想觀念所支配。當前鄉村文廣站要走出困境,必須盡快轉變思想觀念,破除為文化而辦文化的單一模式,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我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隨著生態農業、都市農業的發展,又被譽為“都市莊園”。并被命名為“省首批農家樂旅游示范點”。為發展經濟。充分利用旅游資源。促進農民增收,擴大招商引資渠道,我鎮相繼舉辦“植樹節”、“菜花節”、“葡萄節”等活動,不僅揚起了鄉鎮旅游業的風帆,更為文廣站提供一個展示的大舞臺。我們全力以赴,組織了龍舟隊、花船隊、舞獅隊、河蚌隊、武術隊、廬劇隊,流動在各個景點演出,同時還舉辦書畫展、攝影展、布置好宣傳欄。這些活動取得極大成功。令游客們耳目一新,為之振奮。他們說。這些民間文藝在城里很難見到,倍感親切、新鮮。融旅游與娛樂為一體。使游客飽享眼福,身心愉悅,文廣站雖為此付出辛苦。但收效頗豐:取得了鎮領導和廣大農民贊譽,解決了財力、人力、物力三大難題;鼓舞了士氣,凝聚了民心,為今后活動打下堅實基礎;文廣站人員增強了信心,使活動開展走出了困境。
二、立足本土,堅持特色文化
如何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是鄉村文化的基礎工作。也是文廣站走出困境的又一難題。如何克服這一難題,在多次嘗試失敗后,我們進行反思,并做了深入調查,充分認識到我鎮文化資源的優勢和大多數農民的喜好。鎮領導的所思所想,市民的所需所求。調整了思路,極力打造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整合全鎮文化資源,組織了四隊一會,即慈云村的龍舟隊、許貴村的花船蓮湘隊、新民村的花船河蚌隊、圩西村的獅子武術隊和鎮書畫協會,平均每年活動60次以上。建立了基本隊伍之后,我們把文廣站的工作逐步延伸到各個村組、學校、廠區和居民點。舉辦了多種多樣覆蓋全鎮的文化活動。領導滿意了。群眾舒心了,我們更明確了立足本土的方向。因此。抓特色文化是鞏固農村文化陣地的長久之計。
三、抓好隊伍,堅持常抓不懈
農村文化活動容易出現一哄而上,事后便一哄而散,紅紅火火一陣,冷冷清清一年。抓隊伍建設,鞏固文化陣地要持之以恒,我們做了四件事:一是成立鎮各種文藝協會,定期組織交流、研討,相互促進,取長補短。二是不定期請省城專家前來講課,組織鎮文藝骨干做演藝示范,全面提高鎮文藝人才的表演才能。三是發動創作,鼓勵各演出隊自編自演身邊的人和事,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年終組織評比,樹先進促后進。
在為經濟服務的同時。農民自娛自樂的文化生活豐富了,群眾的精神面貌也隨之大變。在田間地頭、廠房車間,到處都有群眾文化活動的身影。當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會有實踐再實踐過程。鄉村文廣站走出困境,絕非只有一種模式,但一定要因地制宜,路才會越走越寬。以上是我們一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文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