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關鍵詞】社區文化社區精神綠色社區
對社區文化的認識,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學界有很多觀點,筆者認為應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社區文化指社區居民在特定的區域內,經過長期實踐而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而狹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文化現象的集成,即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一定特點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群體意識等文化現象。將以上兩種廣義和狹義的理解結合起來,可以揭示出社區文化的內涵。社區文化包含物質生活條件、精神風貌、生活規范和社區團體、組織等四項基本內容,這四項基本內容各有特點而又相輔相成。共同在社區文化、社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社區文化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其形成和發展不僅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樣也是我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客觀需要。社區文化在社區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區文化營造“社區精神”
社區成員在長期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風俗習慣、信仰和歸屬感。即形成了某一種共同的“社區精神”。社區文化。一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文化品位。引導人們自覺追求真、善、美的東西。二有利于增進社區群眾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到來,整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作強度加大。工作之余,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社區度過,而社區文化的群眾性活動正好成為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相互了解、溝通關系的精神紐帶,易于把社區群眾吸引在一起,創造和諧、友善、互助的人際關系。三有助于增強社區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社區通過組織各種文化活動。不僅會大大吸引社區不同成員的積極參與,而且可以增強其對社區的強烈歸屬感。四有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生活在現代社會,節奏日益加快,人們的工作和精神壓力隨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給予調劑,而社區文化恰恰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理空間內,人與人之間情感交融、心靈溝通,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個體成員的精神和情感體驗,而且創造了共同的“社區精神”。
二、社區文化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是一個具有基礎性、系統性和層次性的概念,一般包括受教育程度、道德水準、精神狀態、健康狀況和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面。只有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推動社區建設向前發展,而要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水平。就不能忽視社區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區文化在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區文化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和專業教育外。還有社會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過不斷向社區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來實現。社區文化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和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例如。傳播科技文化知識、開設服裝設計、烹調、縫紉、文藝等培訓班。這些不僅可以提高知識水平,而且還可以在活動中學到各種技能。同時,在社區,各種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和群眾性的自娛自樂活動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籍,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歷練與提升。另外,社區的醫療、衛生保健等知識宣傳、服務活動有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衛生保健意識,提高身體素質。總之,社區文化在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建立社區“理想家園”的社區文化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以科學美好的“理想家園”為目標。這種“理想家園”包括三項主要內容:法制化管理、良好的治安和美好舒適的綠色環境。
1、社區法制化管理以社區文化為背景
要科學地管理社區。既要在社區居民中灌輸一種以法制規則為基礎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創立一套維護社區穩定發展的道德體系,以營造社區文明環境。法制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不僅塑造了現代一大批發達成熟的國際大都市。而且還培育出了有禮貌、講公德、文化素養較高的大都市公民。
2、社區文化成為影響社區治安的深層次因素
搞好社區治安工作,除了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律制度外,發揮社區文化的作用也必不可少。社區文化是建立社區良好關系的精神紐帶,有利于增進居民之間的相互溝通了解、相互約束。有利于減少摩擦、減少犯罪。社區文化也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責任感,使社區成員對社區關心,社區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相互幫助,形成社區群眾的防范之網。
3、“綠色文化”打造“綠色社區”
“綠色文化”倡導正確的生態系統、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人們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消費文化。“綠色社區”正是以“綠色文化”為背景,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基礎,來營造“理想家園”。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綠色社區”的主旨。當今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以人為本”,應該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其核心內容。既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又要關心和營造一個仿造甚至優于自然的社區環境。
總之,社區文化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會各界都能認識到社區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努力探尋社區文化建設的新途徑,那么,我國社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單位:合肥市廬陽區杳花村街道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