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馬林
一、端正思想,提高認識
體育特長生中大多數參加過省級以上的比賽,并且還取得過較好的運動成績,但他們文化成績普遍較差,究其原因,跟他們自身產生的對文化課學習重視不夠、松懈、懶惰的思想有關,以為只要訓練好就能出人頭地,只要奪取金牌就前程似錦,平常只注重運動訓練,不重視文化課學習,寧可少一天學習,不可缺一天訓練。對此,我主要抓了以下兩點:(一)向體育特長生闡明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關系,文化學習與運動訓練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知識是進行科學訓練的前提,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就越強,對運動原理、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就越清楚,訓練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已在許多優秀運動員身上得到了驗證;同樣,運動能力提高了,就更有精力學好文化課。(二)指出文化知識對其日后發展的重要意義,讓體育特長生明確:辛勤的汗水,輝煌的成就,不一定能給他們帶來退役后美好的生活,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才有可能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將來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會美好。
二、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經過思想教育,體育特長生雖然意識到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但有時上課還是不認真聽講或提不起精神,這跟他們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也有關系。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特長生和普通學生一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異常活躍,學習活動就會隨之變得愉快,知識技能就能高效地掌握。為此,我在培養體育特長生學習興趣方面抓了以下三點:(一)創設互動式課堂,由于體育特長生普遍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課堂上適時創設互動,可以改變“滿堂灌”帶來的傳統教學模式,使體育特長生參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其對知識的領會與掌握。互動可以是師生互動,也可以是生生互動。(二)重視體驗式教學,由于體育特長生在學習各種運動動作要領時,是通過不斷體驗來掌握的,因此,將體驗式教學方式運用到文化課教學中,正符合體育特長生學習的“口味”,而且體驗式教學還能將“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應用”緊密地結合起來,縮短“知識——能力——素質——運用”之間轉化的時間,大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體驗式教學可以通過實物教具、多媒體課件、社會實踐等創設情境來實施。(三)切合實際,因材施教,根據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更新課程內容,增強所教內容與現實生活、體育訓練、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比如在學習“微生物”教學內容時,我以一枚硬幣上的病原微生物有3--4萬個導入新課,把同學們嚇了“一跳”,紛紛質疑:病原微生物到底有多大?形態結構如何?等等,我以艾滋病病毒為例,展示其形態結構示意圖,并播放多媒體動畫,同學們看得專注,聽得入神,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掌握了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三、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體育特長生的學習不是僅僅靠興趣就能取得成功的,因為他們每天既要上好文化課,又要參加體育訓練,相對普通學生而言,他們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和精力,而長期訓練和比賽又大量占用了本應該學習文化課的時間,這些客觀原因造成大多數體育特長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效率不高,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等。面對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理解,并針對其學習上的困難給予有效的關心和幫助。比如課前幫助預習,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課后幫助復習,查漏補缺,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訓練休整期主動為他們補課,比賽結束后為他們開設晚間或雙休日補課班,做到機動靈活,見縫插針,補習內容以“雙基”為主,并精講精練,當堂完成,逐步縮小他們與普通同學的差距。
四、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提高體育特長生的文化成績,單靠文化課教師“單槍匹馬”、“孤軍奮戰”是很難湊效的。我覺得學校領導既要重視體育特長生的體育訓練,又要重視他們的文化學習,要把體育特長生的文化成績與教練員、任課教師、班主任的工作實績掛鉤;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與任課教師、教練員、家長緊密配合,齊抓共管;任課教師要摸清每個體育特長生的學習底子,幫助他們制訂切合個人實際的學習計劃,特別要注意文化課學習的奮斗目標,建立學習檔案;教練員要為體育特長生將來的升學、就業考慮,在制訂訓練計劃時,既要注意為國家培養、輸送體育人才,又要注意讓體育特長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不要把體育專業隊的一套訓練方法硬搬到體育特長生中來,重點應放在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常年堅持,進行系統的科學訓練;家長要了解學校要求,要支持、配合學校工作,要明確如何在家中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達到監督學習,共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