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鸝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是人類生命延續的基礎,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詮釋是不同的,如今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觀的重要內涵,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當代學生成長及成材的重要保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三方面都完好的狀態”,在這個定義中已經明確包含了心理健康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衛生組織又于1989年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應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備了上述四個方面良好狀態的人,才能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其實,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中,又不同程度地包含或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無疑,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人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當今國際社會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則是心理素質的競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祖國的希望,是否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能否適應新世紀的各種挑戰,都會對國家的未來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就人類自身來講,重大的挑戰是心理危機。學生正處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多發時期,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轉變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思維、情感、意志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情感與理智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交錯等一系列問題。學生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建設骨干,作為未來的主人,既要有健康的體魄,又要有健全的精神,這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應得到各界的普遍重視。
2學校體育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心理健康教育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并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學習目標: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知身心發展與體育活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和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控情緒;培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的功能,也就是體育運動對人的影響,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即:教育功能、競技功能、健康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過去,學校體育課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功能予以了充分的開發,但對于健康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則缺乏足夠的重視。健康功能當然也包含促進心理健康的功能,而休閑娛樂功能似乎更加突出地表現了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首先,休閑娛樂活動中,學生的情緒是積極的、快樂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容易釋放壓力,體驗積極情緒帶來的愉悅;其次,休閑娛樂體育活動中常常是近乎游戲的集體活動,因而在活動中學生有機會體驗團隊合作、交流,公平競爭和合理處理勝利與失敗。這對學生的人際溝通與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培養。
3學校體育課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游戲性、挑戰性、團體性等特征使得學生從中能夠體驗到滿意、歡樂、緊張、興奮、焦慮等多種不同程度的情感體驗。體育教學的團體性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助互學等,能啟發學生的社會意識,增強自尊、自信以及責任感。體育教學的競爭性,能激發學生進取心,鼓舞意志,使各種情感體驗更加深刻。
3.2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發展。體育鍛煉需定出目標,為取得應有的成績去克服困難并承受最大的負荷,這些都促進了意志的發展。為了實現目的,就必須發揮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難。所以體育教學的過程,就是意志行動實現的過程,可以發展學生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質。
3.3提高學生應對應激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消除疲勞、減緩應激;體育鍛煉可以作為一種發泄方式,將各種煩惱、焦慮、不安等應激情緒宣泄出去,從而增進心理健康;中等運動量最能減緩應激,增進心理健康。體育教學和鍛煉有助于學生消除疲勞,減緩緊張、憤怒、抑郁、慌亂,提高精力和自卑感,增進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到較大強度的運動量都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