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永霞
根據中長跑訓練和比賽的特點,運動員的恢復應是全面的、系統的。恢復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訓練課上恢復;另一部分是課后的全面恢復。
1訓練課上的恢復
從理論上分析:肌肉的各種生理機能并不是在肌肉運動結束后才開始進行恢復的。在肌肉運動時,隨著能量物質不斷消耗,不斷進行分解后的再合成,恢復的過程一刻不停地在進行。這種內部的恢復,往往未引起重視。只強調訓練后的休息和恢復手段,而肌肉系統工作能力的恢復快慢。卻與肌肉的“恢復”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實踐證明,運動員在經過高強度的負荷訓練后,肌肉中乳酸堆積,直接引起肌肉機能下降,乳酸增多,PH值下降,肌力減退。如果劇烈運動后,完全靜止休息,肌肉中的乳酸排除較慢,而采用一定時間的強度較小的運動,可加快乳酸的消除,是肌肉靜止時恢復速度的兩倍。恢復肌肉的PH值,使肌力回升。
高強度訓練后,在課上做一些整理活動也是非常必要的。整理活動通常以做些肌肉放松、抖動、伸展和拉長為主。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為宜。實驗證明,做整理活動比不做整理活動血乳酸的消除較快,乳酸消除的半時反應僅為11分鐘,即11分鐘乳酸就可消除一半。而不做整理活動,完全休息時乳酸消除的半時反應需要25分鐘。所以,課上的整理活動是消除乳酸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2課后的全面恢復
2.1肌肉系統的恢復。中長跑訓練是大負荷、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因此,訓練后對肌肉系統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常采用的恢復手段:(1)溫水浴。溫水刺激,可放松肌肉、安撫神經。溫水浴的水溫以42C左右為最適宜,淋浴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每天不要超過兩次。(2)推拿按摩是通過身體各種信息反饋,來保持人體的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實際上可概括為信息自控與反饋系統。應用反饋控制原理,利用一個系統或一個部位的穴位達到治另一個部位疾病的方法。從整體探索局部信息,從局部治療達到整體效果。從中醫的理論來說,按摩具有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通利關節等作用。用現代醫學來解釋,具有調理氣血、胃腸的功能和增加抗病能力以及促進血液循環。中長跑訓練下肢承受的負荷大,肌肉疲勞出現得早。訓練后對下肢肌肉的疲勞恢復更為重要。起初可用足踩背部肌群和體肌較大的下肢與臀部肌肉群。然后再針對下肢的重點穴位進行有目的的按摩、推拿,尤其是對足部的按摩更應該加強重視。
2.2心血管系統的恢復。中長跑訓練對心肺功能要求很高,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統正處于發育之中,許多功能都不及成人,因此訓練后對其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常采用:(1)負氧離子。這種方法是用負氧離子發生器進行恢復,在室內通過負氧離子發生器生成大量負氧離子,人體吸入呼吸道后,通過神經反射,體液機制對機體產生影響,能調節神經,振奮精神。大量負氧離子進入體內還能改善提高肺的換氣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降低血壓,刺激造血功能,使紅血球、血紅蛋白、血小板、嗜酸細胞增加,心博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擴張毛細血管,消除疲勞。還有助于改善睡眠,對運動后的疲勞恢復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2)氣功放松。主要是通過人的主觀努力,以達到肌肉放松、精神安定、思想人靜,并有意識地控制呼吸,從而達到調節生理功能,恢復和增進身體健康的效果。此外在緊張的比賽或大運動量訓練后,在舒適、幽雅的環境中聽一些音樂對消除精神上的疲勞會有特別良好的作用。(3)中藥。對利用中藥來提高機體的能力、抗疲勞的研制,在國內被廣泛運用,如人參、田七、花粉、冬蟲夏草、銀耳、刺五加、靈芝、枸杞子、螞蟻、當歸等制成口服液,在訓練中長期服用,有增強體力,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提高機體能力精力充沛的作用。運動可導致人體內自由基的產生增加,這是造成運動性疲勞當然主要原因之一。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增高有利于自由基的排除,這對防止運動損傷,提高機體抵抗力和消除疲勞有重要作用。
2.3心理恢復。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往往會遇到困難、挫折甚至失敗,由此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造成心理上的不穩定狀態。運動員抵抗疲勞的能力,與運動員的個性特征、情緒狀況和意志品質有著密切關系。訓練中如果運動員的態度積極,情緒良好,可以延緩疲勞現象的發生。尤其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在中長跑訓練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運動員必須有積極的態度,頑強的毅力,努力克服由于疲勞而產生的痛苦和厭倦情緒。同時可采用淋浴,自我暗示法,建立正確表象法,娛樂法,氣功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冷靜地對待這些不利因素,以求盡快恢復正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