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一、情緒對生理機能和行為反應的影響
我們認為情緒有調節機能的作用,積極高漲的情緒可以增強活力和自信心。運動員的情緒變化,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一面,對比賽勝負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當情緒高漲時,身體內分泌發生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血糖增加,血液中含氧量增加,肌肉粘滯性減少,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使機體處于臨戰的最佳狀態。
當情緒低落時,會引起運動機體各方面生理指揮的下降,使運動員機體處于消極因素狀態,反應遲鈍,思想混亂,動作僵硬,不協調以至變形。這就是運動員在運動或比賽時情緒不穩定,造成技術發揮不正常或失誤的主要原因。
二、比賽中接發球失誤的主要情緒變化和情緒體驗
1、當對方發球攻擊性強時情緒對接發球的影響。在比賽中,由于對方發球攻擊性強、威力較大時,如果我場上接發球技術相對較差的隊員發球,就會打亂比賽節奏,特別是在對方第一發球破攻或得分時,場內的隊員會產生緊張情緒,從而使局部或個人緊張的情緒感染、蔓延至全場,以至引起整個比賽節奏的紊亂,隊員情緒急躁,縮手縮腳,怕對方發球給自己,甚至出現推卸責任、相互埋怨的局面。產生害怕的消極情緒,是接發球失誤的原因之一。
2、來自觀眾和場外影響。排球賽場上的噪聲是經過觀眾藝術加工的“噪聲”,往往帶有一些傾向性、侵犯性、刺激性較大的聲音,它伴隨著急躁情緒產生,會引起隊員注意力分散。根據生理學原理,條件反射活動的強弱同刺激強度成正比。但是刺激強度越大,超過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工作能力的強度,此時大腦皮層會產生抑制作用。這種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失調,會引起感覺機能和植物性神經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從而使人產生情緒上的急躁不安和驚恐,心率加快,血壓生高,視覺清晰度下降,視覺反應時延長,這種由于外界刺激引起的外抑制,使隊員注意力分散,并且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導致接發球失誤。
3、當比賽雙方比分懸殊時情緒的影響。比賽中由于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比分相差很大,這就會使比分落后一方信心不足,情緒低落。這種低落消極的情緒體驗會使接發球時隊員失去信心,希望比賽盡快結束,從而出現動作僵硬、肌力發生變化、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現象,導致接發球動作失誤。當比分領先,在接發球時,同樣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有些隊員會產生輕視對方的思想,從而導致思想上產生無所謂的態度:反正對方沒有能力戰勝我們,失誤幾個無所謂,產生輕視對手的思想。
4、當比賽雙方比分接近,出現相持不下的“拉鋸”局面時情緒的影響。在比賽中,比分“拉腳”交替上升,運動員心理壓力加大,尤其是在“白熱化”相持階段,心理活動就更為復雜。如急于求成的情緒產生之后,想急于打好一攻得分,欲速則不達,產生動作變形,因為那時想到的只是接發球效果,并沒有注意處理動作細節,再加上當時緊張的氣氛和白熱化程度,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造成接發球不到位,嚴重的送給對方打探頭球,以至比賽失利。
5、在決勝局或關鍵比分時情緒的影響。在重大的比賽場次或比分關鍵時刻,如20分以上比分交替上升時,比賽勝負的重大責任感會使接發球隊員的心理壓力倍增,往往容易產生過分緊張的心理,有時表現出急躁、急于求成的情緒;有時會產生膽怯心理,害怕失誤,害怕教練和同伴的指責以及觀眾的倒彩聲和不理解,害怕承擔失敗的責任。當隊員體驗到以上的這些情緒時極易喪失準確的肌肉運動知覺和節奏感。這主要表現在失去了時空感、速度感、距離感以及定向能力,以至產生接發球失誤。
6、來自教練員的影響。在比賽中,當教練員向某一隊員發出“注意不要失誤”、“不要站得太高”等此類的語言時,對于接發球隊員來說,這種否定性的暗示以及語言會產生連續的一系列消極的自我暗示,如“我失誤了怎么辦?”、“教練員不信任我”、“對方發球威力大,發給我怎么辦?”等等這些消極的自我暗示。通過第二信號系統使中樞神經興奮性下降,抑制過程加強,使接發球隊員心理穩定性遭到破壞,出現失誤。
三、建議
1、在訓練時,采用模擬的賽場氣氛,如噪音、喝彩聲及一些經過藝術加工的聲音,運用在接發球訓練中;采用競爭機制,制定指標,對技術差的隊員加大訓練量;采用意志訓練法,加強隊員的接發球自信心;訓練中經常采用四對四、三對三的比賽,提高隊員對較大區域的接發球控制能力;加強“自由防守隊員”接發球訓練,突出其接發球的專門能力。
2、在比賽時,正確判斷。合理取位,講究區域分工配合;積極主動勇于承擔責任,并要相互信任:教練員和同隊成員多運用鼓勵的言語,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