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一、少兒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要依據少年兒童生理發育規律的特點進行科學訓練
少年兒童時期正值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身體各器官的發育還不完全,各系統的功能和系統之間的協調能力還不完善。
少年兒童時期身體素質具有“自然增長”的特性,其發展素質具有不平衡性,而且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其發展身體素質的最有效期不同。例如發展一般耐力(有氧耐力)的最有效期是10--12歲和17--18歲;發展專項耐力是15--19歲;發展快速力量素質是9--10歲和14---17歲;發展絕對耐力是14----17歲;發展速度是9-13歲;發展柔韌性是7--10歲和13--14歲;發展靈敏性是7一10歲和16--17歲等。這就決定了在訓練過程中應根據上述規律著重在某一時期重點發展某一身體素質的特點。
少年兒童時期,身高由低到高,體重由輕到重,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由不完善向完善的方向發展,這就決定了多年訓練中其訓練負荷由小到大的特點。
少年時期其生理機能迅速提高,例如,少年進入青春期后,其全身各器官、系統在迅速發展,呼吸以及生殖系統的機能日益完善,從而為接受較大負荷奠定了生理基礎。
2、要根據少年兒童心理發育規律的特點進行科學訓練
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特征,這就要求少年兒童的訓練必須適應不同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
兒童時期(9---12歲)其特點是好動、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烈,這就要求訓練過程應靈活應變以滿足學生的要求。教練員應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鼓勵和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他們的訓練興趣。兒童善于模仿,富有豐富的想象力,熱愛游戲,這就為兒童學習多種簡單的田徑技術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這期間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術。
少年時期(13--14歲)運動員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心理特征。隨著其生理過程迅速發育,他們感到自己的成長,出現了“成人感”的特點,希望得到成人的權力,他們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根據這些特征在訓練中應正確地評價和引導他們,鼓勵他們的訓練熱情,但仍應注意掌握訓練的負荷量,避免他們參加力不能及的運動和承擔過大的運動量,以保證身心健康發育,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二、少年兒童時期訓練中應該考慮的問題
1、注意早期改造與成人化訓練的本質區別
從小抓起,打好基礎,進行全面身體訓練和基礎技術訓練是少兒時期訓練的主要任務。早期改造或從小訓練應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科學的訓練,它有自身特點和規律。成人的訓練原理、內容、方法有的適合少年兒童的訓練,有的不適合。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少年兒童不是縮小比例的成年人。少年兒童的訓練也不是成人訓練的量與強度減少的照搬。少年兒童訓練的目的是打好基礎,不是出成績;而成人訓練的目的則是追求運動成績。兩者無論從形式上、性質上都有本質區別。
2、正確、合理地安排少兒訓練中的運動量與強度
在少年兒童訓練中、發展耐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發展一般耐力和有氧耐力的特點是量大而強度相對較小。正是耐力訓練,使少年運動員逐漸適應身體與心理負荷。但在我國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實際中,采用大強度并熱衷于采用發展無氧耐力的手段,過早地追求成績,使運動員機體進行不當的強制性訓練,其發展的結果是使一些有發展前途的運動員早熟,過早地結束運動生涯。
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是教練員制定訓練計劃和實施訓練計劃的兩種主要武器,量與強度的最佳結合可以培養出世界杰出的運動員;量與強度不協調、不合理也可以將好運動員苗子毀于一旦。
3、少年兒童時期的訓練應注意放松能力和恢復能力的培養
放松是發展技能的基礎,運動員放松能力的提高,才能達到機體能量的節省化。在長跑訓練中,評定技術的主要標準是經濟性,如果運動員跑的動作不放松,那么其經濟性又何在呢?我國不少青少年運動員跑的能力、身體素質都不錯,但跑的動作協調性、放松能力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的放松能力重視和發展不夠,極應引起重視和改進。
重視恢復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少年兒童訓練的又一重要特點。少兒時期正是人體生長發展的重要時期,恢復訓練在這一時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訓練一恢復一加大一超量恢復才能形成少兒時期訓練的良性循環。
4、少兒時期訓練中應禁止使用藥物
現在有些人依靠藥物來提高運動成績,近幾年也有少年兒童開始使用。少年兒童時期訓練中使用藥物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破壞了多年訓練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和節奏性;其次,它破壞了兒童的正常發育;第三,給運動員的選材和訓練水平的評價帶來諸多困擾和不便。因此,我們要堅決禁止少年兒童的訓練使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