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濤 劉 喆
現代排球發球現狀的改變,與發球技術的提高有很大的關系,但排球規則的改變是促使排球技術不斷發展,并走向成熟不可否認的原動力。到底新規則下,每球得分制對當代世界主流發球技術對比賽進程產生怎樣的影響,對國內排球發球技術影響又如何,下面就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1、對發球攻擊性的影響
發球的攻擊性就是能對對方的接發球造成威脅,使本隊獲得有利的反攻機會,發球的攻擊性可以便本隊能組織有效的攔網和防守,爭取到有效的反擊機會,最理想效果就是發球直接得分。攻擊性的表現形式分為:速度、力量、飄晃與落點。球必須具備較快的速度才能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產生飄晃。落點的選擇是發球攻擊性中和對方斗智的具體表現。但是如果你沒有產生較快的速度的攻擊性能力、配合落點的變化,其攻擊性必然會打折扣。我們不難看出攻擊性的特征都和速度有關,只有獲得較快的速度才能有效獲得其他攻擊性特征,所以說速度是攻擊性的主要特征。高質量攻擊性的發球使競爭對抗性越發激烈。國際優秀運動員發球的時速可達到100公里,110公里以上的也大有人在,有時甚至可高達120公里以上。在國際排球大賽中,直接得分和破攻率因而從以往的20-30%上升為30--45%。究其原因,這就是每球得分制給現代排球發球技術帶來的契機。國內發球攻擊性略有降低是由于身體素質的差異,我國大部分運動員的發球時速只有90公里左右,最高的也難超過100公里,又因為每球得分制失誤即失分的特點,國內許多排球運動員缺乏自信心,怕擔風險;甚至在關鍵比分和關鍵局中有的教練員認為發球應以保守求穩為主,導致國內排球近屆聯賽發球攻擊性直線下降。
2、對發球穩定性的影響
當代世界主流發球穩定性沒有下降。每球得分制的新規則,規定排球比賽中任何失誤即失分,發球也就從單純的得分手段轉化為得失分兼有的技術形式。這對當時依仗攻擊力強的優勢,不惜以降低穩定性來壓制對手的強隊來說是一個打擊。但隨后國際排聯又推出了對發球的修正案,即“發球觸網上沿進入對方場區為好球”。這一變更,給依靠攻擊力打擊對手的強隊增加了自信,而對中國排球來說是個挑戰。
國內發球穩定性差強人意。每球得分制實施以來,發球攻擊性的減弱并沒有換來發球失誤率的減少。從2004國內聯賽來看,男隊因發球失誤而失分在總失分中平均占9%,女隊平均占9.3%。國際比賽中中國隊發球的失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中國發球威力下降太多,波動太大。決賽前兩場比賽中,發球的不穩定給中國隊帶了沉重的心靈枷鎖。發球的穩定性將是中國隊面臨的重大問題。
3、對心理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實行每球得分制,發球失誤即失分,使得唯一由個人獨立完成的發球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發球隊員的心理影響也就更加突出。排球比賽場上千變萬化,比賽時間縮短,比賽節奏加快,得失分速度加快,每次發球場上情況各不相同,這些諸多的變化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在比賽中出現,并影響發球隊員的心理;比分落后、比分相持、比分領先時都使隊員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影響,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國際許多強隊采用“拼”發球,寧可失誤,也要以攻擊性發球抑制對手一攻的戰術,是建立在過硬心理素質基礎之上的。而我國大多數隊員,面對每球得分制,缺乏自信心,怕失誤,手軟,抱著為完成發球而發球的心態,從而降低技術能力,削弱了發球威力,限制發球技能的展示,使對手有機可乘,給自己防守增加壓力,這就是心理素質缺乏的表現。
4、發球技術單一化
就從當前國際大賽看,雖然許多運動員仍發飄球,但大部分強隊的發球都以跳發球為主,可以說跳發球已成為現代排球大賽發球的主流,也成為許多強隊和運動員的目標,特別是大力跳發球因發球速度快、旋轉性強、飛行時間短獲得了較高的發球得分率和破攻率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從重大國際比賽、本賽季聯賽都可以看到這項技術的攻擊性和威脅性。上賽季聯賽女子前三名,男子前十名的發球統計表,都是清一色采用大力跳發球的選手,此種發球的威力可見一斑。因而跳發球已成為現代排球發球的主流,也使排球發球技術向單一化方向發展。
5、發球技戰術的創新
目前排球在發球技術上一直沒有大的創新,最多在發球戰術上采用找區、找人,長短結合,輕重結合,和采用不同性能的發球。但各隊都在新的規則基礎上認真研究,相信誰先在此基礎之上有所改革、有所創新,誰就一定能最先取得成功。每一次規則的改變,都會相應推動技術水平的提高。跳發球已成為現代排球發球技術的主流,不久的將來必會為各強隊所適應,而新的發球技術將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