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文
有些地名是根據地形地貌取的。多山的貴州有個平壩縣,是因為那里地形開闊,土地平坦而得名的;離金沙縣城只有幾公里的平壩鄉,則是由于那里有貴州高原少有的萬畝大壩,據說,這樣的大壩只有二十多個。
其實,平壩鄉的大壩與鄰近的西洛鄉壩子連在一起,就是一馬平川的平洛大壩,達兩三萬畝,一條瀝青公路貫穿其中。這里是金沙縣的糧倉,也是農業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盛夏七月,我們乘車走馬平壩鄉,十幾分鐘便進了平洛大壩。同行的平壩鄉文聯主席小汪,津津有味地給我們介紹了大壩的四時美景,引發了我們的想像。春天,萬畝油菜花一片金黃,而山坡上的李花、梨花如片片白雪。正是“田里鋪金毯,山上李花白。”大壩鄉的“金海雪山”,我想不比聞名于世的貴定音寨遜色。夏天,水稻玉米一眼望不到邊,小河緩緩流過田野,時有白鷺在空中盤旋,秧雞在田中覓食,一幅幅江南水鄉的畫卷。秋天,大自然用夕陽的顏色,在大壩上畫出了沉甸甸的谷穗以及收割后的田野里星羅棋布的草堆,孩子和鴨群樂在其中。冬天,南國的大壩少有積雪,油菜、麥子的幼苗和各種蔬菜,把大壩染成了淡綠色。平洛四時皆有美,田園風光醉游人。
大壩四周有山,或孤峰突起,或連綿不斷。
石倉山林場,離平壩鄉政府只有幾公里。山下還是晴天,上得山來便覺雨霧瀠瀠。登高遠望,便見挺拔高大的柳杉、四季長青的華山松,將樹汁用以美化人類生活的漆樹,莽莽蒼蒼,連綿數十里。這里“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所以叫石倉山,因為山上有一方石林,每尊石頭都是渾圓的,如蘑菇、如草堆、如屯籮、如糧倉……高的十多米,矮的也有一兩人高。我想,石倉山也許是以這些奇特的石頭命名的。離開石倉山時,同行的杜先生說,如果在石倉山上建幾間小屋,體驗唐代詩人沈儉期的“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的詩意,多愜意啊!
高原林場也在平壩鄉。也是柳杉成行,松柏成林。這個林場是原鄉黨委書記楊明生棄官歸田,帶領鄉親營造起來的。20多年過去了,延綿起伏的林海,覆蓋了300多座荒山。這里山更青,樹更密,林更深,天更藍。站在山頂,前后左右都是望不到邊的樹林,山花浪漫,林鳥啾鳴,空氣清新。如墜仙境,塵世間的所有煩惱和不快,頓時無影無蹤。在回程的幽靜的山路上,我想起了宋代詩人曾幾的詩句:“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除了兩個林場,值得一去的還有方家山果園。在這片屬于平壩鄉雙興村的三四十度的沙質斜坡上,1800畝葡萄、梨、李、桃、棗正在開花結果。我們沿簡易公路上到半山,停車于丁時云的葡萄園邊。丁時云,這位走南闖北的漢子一個人在山上搭了間小屋,種了一百多畝果園。水晶葡萄、牛奶葡萄、維多利亞葡萄等,正在棚架上等待采摘:還有法國的、美國的桃、李、梨,都十分誘人。果園的基礎設施還很簡陋,比不上王母的蟠桃園,但如果孫悟空知道這個去處,一定會常來光顧的。
說完山,我們再去看看平壩鄉的水。從森林的落葉下滲透出來的涓涓細流,匯成潺潺小溪。在白石溪與兩岔河的交匯處,平壩鄉人筑起了一條高27.6米,長209米的大壩,攔出了一個容量為775萬立方米、名為西洛河水庫的湖泊。湖面有70多個足球場那么大,像一張巨大的綠葉。湖的一邊是公路、一邊是森林繁茂的山嶺,有一些港岔深入幽靜山中,劃船進去如人世外桃園。湖水清澈,碧藍如鏡,盛滿青山綠樹、藍天白云。泛舟湖上,你定會飄飄欲仙。西洛河湖,除了灌溉兩萬多畝良田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這里處處是美,其旅游價值也不可低估。
西洛河湖位于深圳援建的新農村新莊村內,在石倉林場與高原林場之間,與方家山經果林、平洛大壩田園風光相連,又與冷水河森林公園鄰近,這些景區景點的距離只有幾公里,最遠的也不過十來公里。都有公路串連起來。我們走馬觀花,除冷水河因道路塌方未去外,一日游了多數景區景點,還欣賞了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雙興村宣傳隊的文藝演出。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平壩鄉的鄉村旅游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有關單位正在規劃。我們期待平壩鄉的旅游資源不再閑置,早日接待來自省內外的游客!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