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寬 吳蘭書 龍 菲
改革開放30年來,貴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富民興黔事業的偉大實踐,為我省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舞臺和良好機遇。這三十年,是貴州經濟理論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三十年,也是取得豐碩成果的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我省經濟研究逐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學科體系,學科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對策研究都有新的重大進展,產生了一批具有時代特點、有學術份量、有實際價值的優秀成果,涌現出了一批功底扎實、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壯大了經濟理論工作者隊伍。廣大經濟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為促進經濟繁榮、文化進步、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30年貴州經濟研究成果調研概況
1調研范圍
主要包括第一屆至第七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及30年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獎是目前省內社會科學領域最高獎,匯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首屆評獎工作始于1987年,迄今已開展七次,共評選出成果1493項,其中特別獎19項,榮譽獎9項,一等獎49項,二等獎217項,三等獎818項,四等獎269項,成果獎112項。
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課題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際研究問題制訂。30年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共616項。
2經濟類成果總量
a)歷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共1493項,涵蓋了經濟、哲學、政治、法律、社會學、史學、語言文學、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等學科,其中經濟課題547項,占37%。
b)其中經濟課題346項,占56%。“八五”至“十五”期間承擔國家研究項目92項,其中經濟課題74項,占80%。

二、30年來貴州經濟研究成果統計分析
1從獲獎比例來看
歷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中,經濟類特別獎6項,占獲獎總數31%;榮譽獎2項,占22%;一等獎14項,占28%;二等獎85項,占39%;三等獎292項,占36%;四等獎91項,占39%,成果獎57項,占50%。
2從優秀成果項目形式來看
歷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中,經濟類專著116項,占獲獎經濟成果總數21%;研究報告和論文431項,占79%。
3從項目學科來看
歷屆優秀成果中,理論經濟132項,占24%,其中宏觀經濟34項,微觀經濟98項;應用經濟4]5項,占76%5其中農業經濟164項,工業經濟103項。民族經濟257項,占經濟項目總數47%。
4從項目地域來看
歷屆優秀成果中,貴州專題223項,占經濟項目總數41%;我省社科規劃課題項目中,貴州專題282項,占經濟類項目總數82%。
5從項目承擔者來看
歷屆優秀成果中,獨立科研機構134項,占24%,大專院校182項,占33%。政府相關部門124項,占23%)金融機構22項,占4%,其他85項,占16%a其中,市(地、州)相關部門74項,占14%。社科規劃課題承擔者中,獨立科研機構83項,占24%,大專院校136項,占39%,政府相關部門74項,占21%,金融機構9項,占2%5其他43項,占12%0其中,市(地、州)相關部門23項。

三、成就
1基礎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
研究領域得到拓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共同發展的學科體系。在西部經濟學、農業經濟學、民族經濟學、人口經濟學、貴州經濟史等方面較為突出。
2應用研究上有所建樹
全省廣大經濟工作者緊緊跟隨中央一系列重大的理論部署,結合貴州實際,解讀理論新問題,探索實踐新路子,大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推出一批有理論深度、有創新價值、有實踐意義的優秀成果。
3一批高質量學術著作相繼問世
圍繞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研究,為實施富民興黔戰略提供了一批有價值的優秀成果。如貴州省社科評獎一等獎著作:第一屆《農業區劃與山區建設》(喬學琦等著)、《貴州經濟手冊》(石爭等著):第二屆《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教程》(何仁仲等著)、《貴州農村合作經濟史料》、《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王干梅著)、《貴州畜牧業經濟發展戰略研究》(鮑昆明著);第三屆《趕超的基石——中國西部地區深化農村研究改革》(龔曉寬等著);第四屆《走出怪圈——中國西部農村返貧現象研究》(龔曉寬等著)、《東西差距與社會穩定》(黃鈞儒、龔曉寬等著)、《貴州六百年經濟史》;第五屆《跨世紀的水庫移民方略——西南水電資源開發中少數民族移民問題研究報告(胡曉登等著),《綠色的誘惑——貴州生物資源開發》(徐靜著);第六屆《西部經營跨國經營——理論與戰略》(陳澤明著);第七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編年史》(章迪誠著),在學術界與政府相關部門均產生重大影響。
4一大批研究人才茁壯成長
涌現了一批功底比較扎實、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和專家學者。恢復和新建了一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原有研究單位的科研隊伍也有了一定的擴充,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由省、地、市、州研究機構,各業務部門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黨干校研究機構三方面力量組成的,具有社會科學基本學科和地方特色的研究體系。專業研究人員與黨政部門的研究力量、高等院校的文科教師以及黨干校的教學人員兩千余人,這些研究力量是繁榮和發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
四、不足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省經濟研究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理論研究同實際聯系不夠緊密;隊伍建設、學風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成果的應用和轉化成效不夠顯著;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學術著作出版比較困難,研究條件和手段比較落后等等。
1學科建設相對滯后
從整體上分析,我省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的學科還沒有形成。其原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過于強調對于本土經濟的研究,當然,立足貴州、研究貴州這是地方經濟學者的神圣職責,但是,如果以此止步,不去關注全國經濟、世界經濟問題的研究,不去關注經濟學的前沿問題,不敢于組織力量去挑戰經濟學的重大理論,這就片面了。何況,不研究宏觀經濟,貴州的中觀經濟、微觀經濟問題又如何研究得深入呢?
2重要產業研究不足
工業經濟:工業經濟是拉動經濟進一步增
長的領頭羊,是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省經濟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產、三產領域,而對于工業經濟的研究甚少。我省經濟要躍上新的臺階,必須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而對此的研究恰恰是薄弱環節,尚需加大研究力度。
城市經濟:構建貴陽城市經濟圈是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重要支撐。建設生態文明,是貴陽市變生態資源比較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和城市文明建設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如何延長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如何“育土”、“養民”、“致富”、“弘文”,是擺在貴陽作為生態文明城市需要具備的四種功能,也是擺在我省其他城市面前的問題。由于對城市、區域缺乏深入研究,對城市的特色把握不準,城市產業布局等方面存在失誤,目前我省存在著中心城區經濟總量小且結構分散、不均衡,因而能量不足,幅射和帶動功能薄弱的問題。國內外城市群的崛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踐表明,中心城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啟動器和發動機。

文化經濟: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制訂了發展貴州文化產業的規劃,連續三年舉行多彩貴州系列活動,推出了“多彩貴州風”大型民族歌舞等,初步形成品牌效應。貴州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為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儲備了取之不盡的“富礦”。然而,我省的文化產業及其研究還處于淺層次、低水平階段。目前貴州仍存在文化資源豐富而開發不足;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力量十分薄弱;文化產業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依然突出;文化產業戰略與文化產業政策配套不夠;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滯后造成了文化產業發展的無序化狀態等問題。
3計量研究不夠
當前我省經濟研究無論是對財政、金融、就業和產業發展等宏觀經濟問題,還是對企業和農戶的微觀經濟以及個人收入分配狀況,都欠缺深入的數理經濟分析和預測,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關于宏觀經濟理論研究和定量分析還比較薄弱。
4研究的集成度不高
目前我省經濟研究仍以單一學科研究為主,缺乏從多學科的視角去探討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5有重大影響的精品力作不夠多
我省經濟研究工作較好地結合貴州省情,為貴州決策層服務,卻缺乏立足全國、認真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面向世界經濟理論研究前沿,致力于發表研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體制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經濟問題的高水平理論文章。
6中青年人才隊伍發展還不夠快
十五時期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省已經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規模、一定水平的經濟研究中青年人才隊伍,在我省經濟研究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人才流失比較嚴重,中青年尤其是青年人才隊伍的發展還不夠快,有的學科領域和專業出現了青黃不接,甚至是后繼乏人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相對滯后的客觀因素,也有思想觀念、政策導向、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特別是同中青年人才隊伍的人數、科研能力和應該發揮的作用相比較,有關部門和單位為他們提供的機會還不多、扶持的力度還不大,廣大中青年人才的實際能力和學術水平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五、對策
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聯系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深入分析當前我省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新任務,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迫切需要我省經濟研究推出更多理論成果;需要深入研究一系列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特別要深入研究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形勢對全省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激發加快我省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積極主動地化解不利因素,千方百計確保貴州省經濟平穩持續發展。
1推進學科建設
圍繞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開展有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為加快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拓展研究領域,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共同發展的學科體系。鼓勵甘于寂寞和扎實的潛心研究,鼓勵學術積淀深厚、能夠產生持久影響的基礎研究,力求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努力推動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健康發展,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和科研方法創新,力求居于學科前沿;鼓勵有創新的高水平的應用研究,推動理論與實際結合,促進研究成果更充分運用于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運用于經濟社會發展。
2加強部門合作
要充分發揮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省委黨校、省委講師團、貴州大學、貴州財經學院、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學院等單位和綜合性大學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理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事關貴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領域,不斷推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成果。
3促進地方研究
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地方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方針,從我省的實際情況出發,貫徹以應用研究為主和繼續發展我省優長學科的精神,有計劃地調整、整頓現有科研機構,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結構,并逐步增設一些新的科研機構,力求省、市、州、縣有一個合理的布局和協調的發展。
4培養青年骨干
要為經濟理論工作者創造條件,通過各種專業培訓和進修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得到更好發揮。要充分發揮知名經濟專家學者的示范帶頭作用,培養中青年學術研究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支信念堅定、思想敏銳、知識淵博、學風優良的研究隊伍。要完善人才培養選拔和管理機制,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造就一批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良好、銳意進取的青年理論骨干。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