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濤
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獨具特質的精神品格,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城市親和力凝聚力競爭力的源泉所在。世界各國城市演進和變遷的歷史表明,城市最終以文化論輸贏,以素質比高下,以精神定興衰。城市精神的形成,需要精心打造提煉,城市精神必須是城市歷史文化及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各種功能的積淀。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樣的精神,決定了這座城市最終能夠走多遠。近年來,貴陽市開展了提煉、熔鑄城市精神的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市委八屆四次全會上,貴陽市提出要把“知行合一,協力爭先”作為貴陽的城市精神來培育和實踐。
貴陽市提出“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背景
為什么要提“知行合一”呢?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這是貴陽的寶貴文化財富。王陽明1506年來到貴陽,當時36歲,1508年離開貴陽,今年剛好500年。王陽明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世稱“陽明先生”。1506年王陽明來到修文。在龍場潛心悟道三載,成立龍岡書院,收了幾百學生,教授傳播文化。王陽明在修文搬了幾次家,其中在玩易窩住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就在這半年,他一直在苦苦的思索“知”與“行”的關系。有一天晚上,當時是夏天,夜已經很深了,大概兩三點鐘的樣子,他一個人就在院子里想呀,這個知和行到底是什么關系呢。突然,天空中劃過一條流星,他的腦海里閃過一絲光亮,一拍腦袋,有了,原來世間一切事物皆出于我的心中,“心即理”也。“知”是“行”的主意,“行”應是“知”的功夫,“知”、“行”本為一體而不可分割,“知”、“行”應是合一。他突然深透明白領會“格物致知”的根本意圖,他怕過時忘記,轉身拿起墨筆,立即在洞壁上寫出“知行合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霄覺悟”這個典故的來源。
在今天,貴陽市倡導“知行合一”,就是要剔除其唯心主義的內容,發揚其積極的方面,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道德觀念與道德實踐相統一,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良心與行動的統一;就是要解決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同志存在的“醒得早。起得晚”、“說得多,做得少”的問題。500年過去了,陽明精神在貴陽無處不在,活在我們每一個貴陽人的良知里,在這次“抗凝凍保民生”中,為什么在大災面前,老百姓沒有驚慌,政府盡心盡職,把災害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生產生活得到盡快的恢復,就是因為我們有了“喚醒良知,擔當責任、言行一致、服務于民”的陽明精神。
為什么要提“協力爭先”呢?因為周恩來總理60年代在貴陽花溪寄語:“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人民勤勞,只要貴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加強團結,努力工作,那么貴州的社會主義建設必將后來居上,大有希望”;1986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就對貴陽市提出了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2005年春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貴陽時,深情回憶了他當年對貴陽市提出“做表率、走前列”要求的過程。胡錦濤同志當年指出:“貴陽市是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貴陽市的建設和發展對全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貴陽市的經濟建設搞得好,就能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促進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貴陽市的改革有了新的進展和突破。就能為全省提供新的經驗;貴陽市的黨風和社會風氣更快地實現根本好轉,就能影響和帶動全省的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貴陽市科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能為全省各地培養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他再次希望“貴陽市要努力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胡錦濤總書記的希望和囑托,不僅是中央對貴陽的要求,更反映了貴陽廣大干部群眾迫切希望加快發展,大步前進的心聲。胡錦濤總書記說的“走前列”,是要求貴陽廣大干部群眾勇當時代先鋒,在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等各個方面,都走在全省的前面。要在這些建設上走在全省乃至將來走在全國的前面,任務非常艱巨。這就要求我市廣大干部群眾要樹立和發揚勇當時代先鋒的精神,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壯志。肩負起時代賦予貴陽人的重大使命。
“協力”就是貫徹周總理“加強團結”的要求;“爭先”就是貫徹周總理“后來居上”和胡錦濤總書記“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要爭先恐后,爭著“做表率、走前列”,唯恐落在后面。貴陽市這些年一直充當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在各項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中都處在前列,真正做到了“做表率、走前列”。
貴陽市培養和實踐“知行合一、協力爭先”城市精神的活動,就是調動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極大熱情,增強對貴陽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道德觀念與道德實踐相統一,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加強團結,爭走前列。城市精神一旦被挖掘、提煉出來,被廣大市民認可和身體力行,它得將持久地影響該城市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鑄就人們的意志品格,引導市民的精神和物質追求,形成推動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天。貴陽市要做表率、走前列、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需要培育和踐行一種根植歷史、體現現實、引領未來、激勵民眾、奮發創新并推動貴陽起飛的“城市精神”。
一個城市要培育起凝聚人心,引領人們不斷奮發向上,推動城市快速發展的“城市精神”,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工程,既需要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又需要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持之以恒地努力培育和踐行。為了有計劃,有步驟,卓有成效地培育和踐行貴陽的“城市精神”:一是要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踐行貴陽“城市精神”是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的重大舉措。二是要周密部署。培育和踐行貴陽城市精神是一項長期性的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任務艱巨復雜。因此必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既要有全市性的安排部署,又要有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實際的安排部署,還要有各單位、各部門各行業的安排部署。三是要積極引導。輿論宣傳是培育和實踐貴陽“城市精神”能否取得預期成效的關鍵環節之一。各級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和組織指導作用,推動培育和踐行貴陽“城市精神”活動深入開展。新聞媒體要緊貼活動的宣傳,充分發揮輿論優勢,切實做好輿論推動和引導工作。各新聞單位都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專欄、專題和專版,做到人員落實、責任落實、加強策劃、注重評述,要運用多種形式搞好面上引導。同時要注重挖掘思想內涵,搞好深層報道,引導活動向深度發展。
四是營造氛圍。各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村鎮要利用報紙、廣播、黑板報、櫥窗等陣地,利用文藝演出、征文等形式,廣泛宣傳新提煉的貴陽“城市精神”,使之家喻戶曉,廣為人知。要緊緊圍繞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經濟建設和弘揚民族精神等方面,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則,創新形式,突出重點,在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和大學校園等領域開展營造氛圍的活動,切實取得預期成效。同時,圍繞培育和踐行“貴陽精神”這一主題,全市上上下下、各行各業都要展開廣泛討論,營造出培育和踐行貴陽城市精神熱烈的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