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基
一、迷信和邪教是人類社會的一對孿生怪胎
信仰本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它對人們的生活、勞動、行為等具有一種支配作用。迷信雖然也是信仰,但它則是引導人們走向歧途的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在自我精神狀態中表現為一種盲目崇拜心理,它根植于對被認為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彼岸世界的“權威”屈從。人對自身有限的能力往往不滿足,總希望有一種高于自身能力的東西,來幫助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實現自己實現不了的愿望。尤其當人們面臨對付不了的天災人禍時,便幻想有一個在災難關頭及時出現并能拯救人們的“超人”或神靈。于是,人們便形成對神靈或“超人”的盲目信仰崇拜,并尊奉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迷信又是一種態度,需從人們的心理上尋找原因。缺乏科學信仰的人,其本身往往比較脆弱,需要一種比自己強大的東西作為依靠或支撐,使之在面對選擇與等待時減少惶恐。因此,當人們對自己未來毫無把握時,就常常借助于某種神秘的力量,諸如求神拜佛、算命、求簽、占卦等迷信方式,以驅妖除魔,避邪消災,保佑平安。迷信不僅是人類有史以來各個民族所共有的現象,而且即使在科學技術空前發達、信息日益快捷的今天,此種迷信仍然存在,而且比起人類的先祖似有過之而無不及。邪教正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制造和利用歪理邪說,發展信眾擴大組織。所以說,正是愚昧無知和迷信,導致邪教。
邪教都充滿著迷信色彩。邪教教主都自稱為“神”或神的化身,大搞現代“造神”運動。他們要求信徒對其頂禮膜拜、絕對服從。無論是美國“人民圣殿教”、日本“奧姆真理教”,還是中國的“法輪功”和“門徒會”,都無不如此。“法輪功”邪教教主李洪志編造自己是釋迦牟尼佛祖“轉世”,“門徒會”教主季三保宣稱自己是“基督的肉身”再現。當今邪教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打著宗教、科學的幌子編造歪理邪說。他們往往把有關宗教教義、科學知識各盜用一部分,篡改一部分,扭曲一部分,拼湊成所謂“教規教義”,其目的就是為了把其歪理邪說披上宗教或科學的外衣,增強欺騙性。以達到對其信眾進行精神控制。
我們說迷信和邪教是人類社會的一對孿生怪胎,即是說二者有其共同點:其一,它們都是人們對某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種歪曲的虛幻的顛倒的反映。其二,它們都是一種粗俗的無系統的表象意識形式,在世界觀上都是粗俗的唯心主義。其三,它們都制造或散布對某種“至高無尚”、“無所不能”的超自然神靈或超人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其四,它們都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消極的腐朽因素,對人們生命、財產以及社會安全構成一定威脅。
當然,迷信和邪教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其表現為:第一,一般說來,迷信是無組織的個人自發的松散活動,而邪教則是遵循一定教規的、具有嚴密組織的活動。第二,迷信活動盲目信仰和崇拜鬼神或神靈,以燒香、叩頭、燒紙等形式以表達對鬼神或神靈的崇拜和敬畏心理;而邪教則盲目神化教主,以“念經”禱告等形式,表達對教主的崇拜和信仰。第三,迷信是沒有文字和文書的純粹觀念或行動,愚昧者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既可乞求神或神靈保佑自己避邪免災、平安發財,也可詛咒仇人倒霉死亡;邪教則要求信徒背誦、禱告特定的教主經文,盡管其經文是違背常識、純粹的歪理邪說。第四,迷信散布個人厄運,制造個人心理恐慌;而邪教制造社會恐怖,如散布“地球毀滅”、“世界末日”等。第五,迷信一般無政治目的,對社會危害不大,故政府和社會能夠容忍,不嚴加限制;而邪教一般具有政治目的,干擾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貫徹執行,輕則擾亂社會秩序,重則制造動亂,甚至向黨政組織進行滲透,以達到奪權目的。故任何邪教組織都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其存在,并嚴加防范和打擊的。
二、愚昧無知,文化落后,是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的溫床
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不僅與農村貧窮落后、信徒缺乏自主性有直接關系,而且也與邪教信徒文化素質低密切相關。它包括傳說的巫文化的影響、文化素質低和科學素養差等幾個主要因素。
第一,巫文化存在和影響,對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起了直接的作用。眾所周知,巫是一種最原始的迷信信仰。它是人們在鬼神觀念支配下的一種生存方式、行為方式、活動方式,具體地說,是在萬物有靈觀念、圖騰觀念和鬼神觀念支配下的人們的活動方式及其成果。在此基礎上便形成了巫文化。巫文化和其它文化形式一樣,具有生動形象和浪漫絢麗的特點。它的風俗主要表現為巫教、巫術、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戲、巫畫、巫刻等體現了巫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此外還有巫書、巫醫等文化內容。巫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是“萬物有靈”的觀念和后來的“圈騰崇拜”,尤其是其中的鬼神觀念。這種觀念認為,萬物中的神靈無時無刻都在影響和左右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進而形成敬畏鬼神、乞求神靈保佑的心理。這種巫文化在貴州農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范圍廣泛,甚至成為廣大群眾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在少數民族許多活動中,諸如遇到喪事、生病、災禍或過某些農歷節日或民族節日等,往往要舉行較隆重的巫文化活動,以此為人祈福避災。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正是利用一些群眾中根深蒂固的巫文化中與其邪教所具有某些共同的東西。諸如敬畏神靈、乞求禳災等。不過邪教把巫文化中的某些消極因素進一步推向極端,使之神秘化,嚴密化、隱蔽化,并給信徒帶來災難。
第二,廣大群眾文化教育素質低,是邪教滋生蔓延的基礎性原因。調查和相關資料表明,在邪教信眾中,大部分屬于文盲和半文盲,即只具有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水平,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者只占其中的少數。正是由于邪教信眾文化素質低下,致使他們黑白難分。真偽難辯,更不能對邪教和傳統宗教加以區別。這就是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的深刻的教育文化根源。
第三,群眾科學素養低對邪教滋生蔓延也有直接作用。一般說來,群眾科學素養高,對邪教識別能力相對較強。相反,群眾科學素養低,對邪教識別能力則相對較差,因而成為邪教傳播對象并成其俘虜的可能性就大。貴州省所以成為邪教滋生蔓延的一個重要災區,是同我省群眾整體科學素養差也有直接的關系。根據貴州省科協、貴州省統計局2005年聯合開展的貴州省公眾科學素養調查表明,2005年貴州省公眾(18歲~69歲)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0.61%,即每萬人中有61個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低于“十五”期間全國2001年1.4%的平均水平,也略低于西部地區0.7%的平均水平。在對迷信的相信程度一欄中,居然有18%的公眾真正相信迷信。可見,邪教在貧困農村、貧困人口中滋生蔓延決非偶然。
文化水平和科學素養比較低下的社會群體,因為愚昧無知而產生迷信盲從,進而加入邪教,必然導致喪失自主意識。完全聽信邪教及教主的支配。各種迷信和崇拜,實質就是人的精神異化,它
可以發生在社會各種階層的身上,特別是文化素質低下的社會群體身上。精神異化的結果,不僅阻滯了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而且還釀造了許多人間悲劇。
三、思想文化建設,構筑防范邪教在農村滋生蔓延的精神堤壩
第一,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培育建設新農村的新型農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調以人為本推動發展,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所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方面,還包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要更加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更離不開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推進。這就首先要做好農村義務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新農村建設的后備軍。不僅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法制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還要培養青少年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明辨是非、抵制迷信邪教侵蝕的能力。此外,還要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和根本保證。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是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基礎性工程。這對于貴州廣大農村顯得更為緊迫。當下,各縣市負責勞務輸出的培訓中心、培訓班,可在各鄉村中挑選有一定文化、思想正派的男女青年首先作這方面的培訓。
第二,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新風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就是要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改善農民物質生活的同時,必須與時俱進地推動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為此,要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立足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倡導相互關愛的和諧新風。同時要努力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結合各地鄉村實際,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使“知榮辱、促和諧”蔚然威風;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農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增強發展意識、效率意識和主體精神,形成村村謀發展、家家奔致富、人人思創業的社會氛圍,團結互助、扶貧幫困、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良好風尚。移風易俗、破除迷信、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的文明新風,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鏟除各類邪教得以滋生傳播的土壤和思想根源。
第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目前貴州農村的文化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后,文化活動、文化內容極為貧乏,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嚴重不足,還有部分貧困農民家庭還看不上電視,有的鄉村幾乎是空白。這種狀況極不適應新農村建設。這在長期生產落后、經濟貧困的鄉村特別突出,而在一些基本擺脫貧困的鄉村也存在同樣情況。我們認為,對于許多鄉村農民來說,首要的是武裝頭腦。這就要用社會主義新文化新思想去武裝。近年來開展的送文化、送科技、送醫藥衛生下鄉活動,是一個好形式,然而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滿足不了廣大農民的長期需求。一是時間地點有限,二是未能扎下根來,使之開花結果。此外,要大力倡導縣幫鄉、鄉幫村,因地制宜,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文化活動,如歌舞比賽、體育比賽等文體活動,在電視尚未完全普及的鄉村,縣鄉應組建流動的電影放映隊等,讓農民在勞動中有所學,業余有所樂,并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雨露滋潤般地向農民灌輸社會主義新文化新思想新風尚。同時要繼續弘揚傳統的優秀文化。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大力支持和發展農村民辦文化站(室),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業、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真正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從而營造積極健康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的社會氛圍,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