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2006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中國的出口明顯減少,這時需要刺激內部的市場4萬億是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所采取措施,無論是時期還是內容都非常及時和關鍵,4萬億擴大內需政策實質是救中國GDP增長,穩定中國良好的發展勢頭,穩定住投資者的信心,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4萬億元財政刺激方案,有助于確保中國經濟維8%至9%的較快增速,“如同溫家寶總理所言,中國通過采取積極措施確保自身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已經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火車頭”拉動內需勢在必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11月14日宣布,第四季度的1000億元分配如下:250億元用于加快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100億元用于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30億元用于加快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建設;60億元用于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340億元用于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120億元用于加快可創新和結構調整。由此可見,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投資大項,而在交通基礎建設中,重點加大對鐵路的投資對拉動內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火車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社會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對于運輸市場的需求大幅增加,但總體上的運能不足仍是將來長期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1978年到2007年這三十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而鐵路網規模年均只增長1.4%,遠遠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中國鐵路以不到世界鐵路6%的運營里程,承擔了世界鐵路25%的運輸工作量,所以中國的鐵路“承受著不可承受的重”。在民生方面,十六大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的消費結構也在逐步升級,居民出行的需求明顯增加,客運日均也有約100萬的缺口,特別是每逢節假日便會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在貨運上方面,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目前鐵路90%以上的運力都用來運煤炭、糧食、石油、化肥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所以繁忙干線長期處于飽和狀態。比如東北糧食運輸難,陜西、山西、內蒙西部煤炭外運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請求車”只能滿足35%。所以加快鐵路發展,快速擴充鐵路網的規模,提高客貨運輸能力是與百姓利益直接相關的,也是最大的惠民利民工程。
“火車頭”運行的速度
全球性金融風暴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從目前來看已經難以逆轉,隨著金融風暴的蔓延,我國外部市場需求將有所減少,這對在我國GDP中占有相當分量的外貿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外貿往來中以貨物出口為主,外部市場的萎縮將使其經濟發展出現困難,上海等經濟活躍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開始放慢。之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曾對我國房地產業放松了政策調控,期望以此來拉動內需,但是房地產業更多立足于解決民生保障,目前的房價盡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但相對于民眾的購買力來說仍然偏高,因此政府對房地產市場改變調控政策,只能立足于從提高成交量入手,而不能推動房價上漲,需要比較靈巧的調控手段,調控的難度也十分高,期望以其來拉動內需,至少在近階段是缺少現實性的。所以,增加對鐵路行業的投資,一方面可以解決過去投資不足導致的嚴重貨運和客運瓶頸,另一方面,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財政支出的重要方式,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宏觀調控手段,能夠起到拉動國內需求,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我國在1998年成功抵御亞洲金融風暴時采用的就是大規模投資公路的辦法,這次抵御全球金融危機,鐵路建設亦可派上用場。
當下,中國鐵路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密度展開:10月份,北京到石家莊,石家莊到武漢客運專線相繼開工;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鐵路開工;11月8日,天津至秦皇島鐵路客運專線開工;11月9日,南寧至廣州鐵路開工……在一個個新開工項目和在建項目背后,是鐵路上萬億元投資的支撐,有力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截至目前,全國鐵路在建和批準可研項目135項、投資規模16656億元。可以發現,10月份以來,各部門也相應加快了鐵路項目的審批節奏,今年初安排的70個鐵路建設項目有望全部得到批復,按照國務院批準實施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大規模鐵路建設全面展開,以高速鐵路為重點的客運專線網正在加快推進。
“火車頭”改善民生凸顯優勢
鐵路投資拉動產業鏈
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是“中間大,兩頭小”,中間品尤其是鋼鐵、水泥等非常強,如今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徹底改變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鋼鐵業已經毫無懸念的進入寒冬,隨著國內不銹鋼行情跌宕,市場缺乏信心,各種消息猛烈的沖擊市場,資金緊缺、訂單下降、銷售環節受阻等,每一項打擊對商家來說都是致命的,鐵路可以解決當前的瓶頸問題,包括中間品和下游產品之間的聯系。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說,明年計劃的6000億元投資規模,將會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需要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每100億元的鐵路建設投資,可產生對鋼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約38億元,對制造業的需求約20億元,這對我國目前因出口受阻、產能過剩而處于困境中的鋼鐵、水泥等制造業都將會產生巨大的刺激作用。此外,鐵路建設也加大了對機車車輛、光纜、通信信號等設各的需求,機械、有色金屬、電子電器等相關行業也相應發展,估計對GDP的拉動可以達到1.5個百分點,這對于刺激中國經濟將發揮很大的功效。這些中間品行業可以拉動民生和基礎設施,為消費創造條件。
鐵路投資解決就業
因為美國的經濟危機,導致我們的外貿出口減少,外貿加工廠的工人可能面臨失業,而鐵道部今后3年計劃投資3.5萬億元,修鐵路需要勞動力,可以吸收大量的民工,大量的農民兄弟可以在鐵路建設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其中鐵道部明年計劃完成6000億元基建投資,據測算可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工地附近需要住宿、餐飲、商業、娛樂等相關配套服務,這會為當地以及周邊城鄉提供大量就業新機會。除此之外,鐵路建設會帶動鋼材、水泥,這些都可以間接老百姓收入的增加。更重要還有行業的效應,因為四萬億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傳遞出去是行業傳遞效應,還有表明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經濟的信心,這個讓我們每個人有工作上的保障。
鐵路投資方便出行
鐵路建設改善百姓出行條件、降低客貨在途時間,預示著未來中國人有可能坐上更快更舒適的鐵路、,人們明顯的感覺到了高效率出行帶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的變化,這已經明顯的顯現出來了,它給和諧社會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更加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鐵路投資改善環境
加快鐵路建設是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建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促進我國綜合交通體系走上科學發展軌道的必然選擇,也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具有運能大、速度快、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全天候這幾個特點,并且可以減少私家車的出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全球的空氣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鐵路的建設可以改善交通。去年中國就提出碳排放量,因為中國人口很多,如果像美國人一樣每一家都有私家車,馬路上就會癱了,城市空氣污染也會很嚴重,我們的后代就沒有新鮮的空氣,沒有良好的地球。加快鐵路發展是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的需要。
理性面對“火車頭”資金
在看到美好未來的同時,我們應該的理性看待這4萬億資金的分配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門口人頭攢動的場面說明各個地方、部門,甚至國外集團,都會緊盯著這個4萬億大蛋糕。在資源分配的過程中的利用權利的尋租現象,是這次經濟革命中的第一道關口,也是腐敗的第一站,所以必須要建立一道監督機制,在資源分配過程中對腐敗實行高壓政策,資源分配陽光性透明性,接受社會的監督,保證中央的決策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其次,不能進行壟斷性的投資,排斥民間資金。4萬億投資不是投資的全部,而應該帶動更多的民間投資,如果排斥了民間的資金投入,其效果不會很好。4萬億的財政投資,如果帶動了幾個4萬億的民間投資,那就是發生投資的乘數效應,那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良性反應,相反,如果4萬億的財政資金排斥了民間的投資效果很差。所以,如何發揮4萬億財政資金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非常重要,財政資金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家壟斷行業的投資,國家對這些行業的過分壟斷不利于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