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個擁抱,讓你神采煥發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擁抱和觸摸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人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的人健康很多。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就充分地享受到母親的“皮膚接觸”,就不會形成“皮膚饑餓”,他會對自己所獲得的愛感到滿足,這對培養日后的情緒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關愛別人的能力都會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另外,親密愛人之間的擁抱,在消除沮喪、 消除疲勞、增強勇氣、抵抗誘惑、注入活力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在壓力不小的社會生活中,學會給身邊深愛的親人、朋友擁抱,并在需要的時候,向他們尋求擁抱,是幫助我們面對孤單和壓力的有效方式。
——《環球時報》
藍色燈光可預防自殺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公眾場所開始采用藍光照明,據稱這能起到減少犯罪和抑制自殺的作用。
2000年,英國的格拉斯哥為改換市容,將街燈由橙色換成藍色,人們后來發現此舉帶來了降低犯罪率的意外成效。2005年,日本奈良縣警方如法炮制,一年后當地的夜間犯罪率減少了一成。
關于藍色照明的效果,日本慶應大學色彩心理學系的鈴木恒男教授表示,藍色有令人沉靜的作用,它轉移了犯罪者或意欲自殺者的注意力,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為犯罪者或想自殺的人都想逃避別人目光,而一旦看到了燈光,便感到自己并非處于僻靜無人之處。此外,比起紅色、橙色等暖色系,幽靜的藍光更讓人冷靜。
——《生命時報》
音樂有助于伴侶關系和諧
一項由80多名意大利性學專家和心理學家參與的研究表明,音樂就像一劑良方,可以幫助一對戀人或夫妻增進彼此的感情,同時降低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心理學家們指出,如果說音樂最為人所知的作用是令人放松和減輕壓力的話,那么在伴侶關系中,它的妙處就是在他們親密的時刻加入“感情催化劑”。另外,如果和自己的愛人一起傾聽音樂的話,你會更加感受到對方對你的愛意。
——國際在線
照片中笑容可“預測”未來婚姻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在照片中的笑容可以“預測”未來婚姻是否成功。
德波大學的科學家們調查了1200多名年齡在21歲至87歲之間的志愿者。與婚姻狀況對比后,研究人員發現,笑得最開心的10%的志愿者中無人離婚,最不愛笑的10%的志愿者中,近25%有離婚經歷。
研究小組組長馬修#8226;赫滕施泰因說:“笑容意味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喜歡開懷大笑的人容易吸引‘同類’。兩個同樣開朗和樂觀的人生活在一起,婚姻質量可能更高,持續時間更長。”另外,性格樂觀的人可能更愿意嘗試解決戀愛及婚姻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更容易擴大交友圈,來自朋友的支持和鼓勵對維系婚姻或許有幫助。另外,拍照時按攝影師要求露出微笑的人,其性格可能更順從,夫妻摩擦也會更少。
——《環球時報》
人的想象力從27歲開始衰退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們的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思維速度早在27歲時就開始衰退,而記憶下降通常在37歲左右變得明顯。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蒂莫西#8226;索爾特豪斯和同事們研究發現,人們有些方面的認知能力通常在20歲后和30歲間開始下降。
他們指出,這些發現揭示了心理功能中與年齡有關的正常變化,有助于了解癡呆癥的成因。
——《健康時報》
天天洗頭可增強自信
“洗頭頻率不僅影響頭發和形象的干凈整潔,還與人的心理特征有緊密關系。”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王壘如是說。
他在一項有關洗頭與心理的研究課題中發現,洗發頻率高的被訪對象在很多心理特征上都強于洗發頻率低的被訪者,他們對自己頭發發質的評價更高,也更容易看到自身的優點,并且更為自尊和自信。與同齡人相比,洗發頻率高的人在職位、收入、影響力、受歡迎程度等方面更高,人生目標更為明確,所以成功度也更高。
王壘教授認為:“保持頭發干凈不僅關系到個人衛生問題,它還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特性,包括自信、自尊、自我效能等,從而最終影響個人獲得成功的能力。”
——搜狐視線
自我控制能力低時人容易說謊
研究者發現,自我控制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人們在某種情況下是否會說謊。
研究者邀請一些大學生來參加這個研究,他們被分成兩組,研究之前先通過一些實驗任務消耗實驗組的自我控制資源。隨后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最后根據回答正確的問題個數決定他們的報酬。
結果,那些沒有消耗自我控制資源的學生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所答進行了填寫,而那些消耗自我控制資源的學生,卻更多地說了謊,把自己錯誤的答案改成了正確的選項。
這樣一個小小的實驗說明了一個很有趣的道理。不能因別人的一個小小的謊言而對這個人全盤否定,他只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說謊罷了。
——中國新聞網
晚上10∶04分的時候人的腦子最靈活
近日,意大利米蘭圣心大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最靈活、主意最多的時候是在22時04分。
研究者對1426名受訪者進行了研究,98%的人表示,他們最沒有靈感的時候是在下午,16時33分是腦子最遲鈍的時候;而晚上則主意多多,他們說自己22時之后最能想出好主意,思維也最活躍。
研究者分析稱,這可能與白天辦公室環境有關,人員走動、電話鈴聲、各種事宜等會分散人們的精力,而且朝九晚五的生活慣性,也容易讓人的創造力下降。而晚上22時之后,大腦可以專心處理問題,更有利于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環球時報》
“偷菜”成癮易患神經衰弱
對于時下流行的“偷菜”游戲,心理咨詢師徐青表示,虛擬游戲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沉迷進去反而會增加人的精神負擔。
徐青認為,網絡游戲畢竟不是真實生活,偷菜、賽車都是虛幻的,人在真實生活中偷東西是違法的行為,而在游戲中往往能得到鼓勵,在玩家們中間流傳著“最賺錢的不是種菜而是偷菜”這一說法。玩家們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能夠使他們壓力得到釋放,因此適當地“游戲一下”并沒有不可取之處。
徐青說,一旦玩游戲成為一種執念,將會把釋放壓力轉化為增加壓力,在工作之余加重人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人的正常交往和生活。
——新華網
感恩療法可增強幸福感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臨床心理學家保羅#8226;布洛克斯近日提出,多關注生活中值得感激的事情,少去想煩心事,這種“感恩療法”能明顯增進人們的幸福感。
你只需每個晚上思考并記錄這一天中值得感激的三件事情,記錄得越詳細,收獲就越大,持續一到兩周便有明顯效果。如果你想立竿見影,獲取更強的幸福感,可以嘗試“感恩行動”,例如給曾經支持過你,但你還沒正式感謝過的人寫感謝信,然后親自把感謝信送去并大聲宣讀。美國心理學協會前主席馬丁#8226;塞利格曼發現,這樣一次“感恩行動”能大幅提升快樂。
——《廣州日報》
經常擔心失業危害大于真正失業
美國最新調查研究表明,經常擔心失去工作要比真正失業對一個人的身心造成的危害更大。在這些被調查者中,總是擔心失去工作的人要比已經失業的人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研究人員考慮了能影響被調查者身心健康的其他因素,如精神障礙、種族、婚姻狀況、教育背景和工作性質等。
專家解釋說,與失業者情況不同的是,經常擔心失業的人會長期處于緊張不安狀態,他們既為工作難保而憂心忡忡,同時心存僥幸,但又不知道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應對,所以面臨的心理壓力會更大。
——39健康網
圖/郭德鑫 編輯/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