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配偶、朋友或同事有一天對你說“放輕松點”時,要注意了:或許你離“鞠躬盡瘁”的境地已經不遠。這時你需要進行適當的心理撫慰與放松,它會幫助人盡快找回那個活力充沛的自我。
“鞠躬盡瘁”的三個表現
一份工作在最開始做的時候,總是充滿挑戰,讓人時刻覺得有新鮮感。而且不管怎么說,有份新工作總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所以,一份工作最美妙、最讓人難忘的時候,或許就是收拾停當、滿懷激情準備走進辦公室的那一瞬間。
然后呢?人就像一塊掉進染缸的白布,任憑工作環境對自己“漂白染黑”。所謂“漂白”,指的是人從工作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榮譽感和自信、自尊的感覺。所謂“染黑”,指的是人們被工作所煎熬、打擊,從而產生的心理疲憊與空虛感。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漂白”多半要靠自己內心的心理建設,而“染黑”則是環境、同事和老板大家一起動手施加壓力。所以近幾十年來,人在工作場合感受到的壓力有增無減,相應的心理減壓渠道卻沒多出多少。
在這與日俱增的職場壓力中,“鞠躬盡瘁”可以說是最常見,卻也最難擺脫的一種。它的產生,與工作環境的變化不無關系。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個人成就減少。
人在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應該包括兩類:經濟收入和心理收入。而個人成就,則在這兩個方面均有體現。
在經濟收入上,做和以前同等的工作,得到的報酬卻比以前少,這自然代表自己的努力不被認可,標志著個人成就減少。此外,還有一種成就,是自己從工作上得到的滿足。
最開始從事一份工作時,每個人都會對這份工作產生一個基本的認知。這個認知就構成了個人成就的基礎。隨著工作的不斷進行,認知也會不斷調整,或增或減。如果在工作過程中,時常對自己有負面評價,認為自己沒有進展,甚至是退步,或者對所做的工作不像以前那樣感到愉快,那么就表明個人成就正在呈減少狀態。
第二個方面,人格喪失。
一個人在從事自己的工作時,應該呈現的基本狀態是工作和情感呈現100%吻合,這也是此人在剛一工作時表現出來的狀態。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他可能會加大自己的人格投入,認定自己天生就應該做這份工作。全身心投入的結果是,情感的投入超過工作應有的狀態,即大于100%。不過也有可能他會覺得在按部就班工作的狀態下,情感的投入比例正在逐漸減少,即小于100%。
以健康醫療業為例,一個每日重復機械勞動的護士,很有可能依舊遵循正確的醫療過程為病患治療,但在心理上已經不再關心他們。這就是人格喪失的標志。
在一般的商業公司中,人格喪失主要表現在對同學、客戶,甚至整個企業的疏離感。他們會遵循往常的工作程序,但是不再對工作抱有激情,也不再希望有更多的感情投入。
喪失了對工作的好奇心和認同感,從而把工作視為單純的“物”和“程序”,不再把他們當“人”看,標志著一個人在工作中的人格喪失。
第三個“鞠躬盡瘁”的表現,是情感枯竭。
人是擁有情感的生物,在工作中也應該處于情感與工作并存的狀態。只有極少數職業對情感的要求比較低,大多數工作都要與人打交道,要求在工作中投入情感與愛。
假如一個人在工作中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對他人進行有感情的回應時,或者覺得自己活力降低,易怒而且緊張,并且不再像過去一樣熱心時,很有可能他就處于情感枯竭的邊緣。因為此時他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能量進行情感投入,所以很容易進入油盡燈枯鞠躬盡瘁的狀態中。
誰最容易油盡燈枯?一個人內心的情感能量在什么樣的工作中最容易被消磨干凈?答案是那些需要與人打交道的行業,或者是需要幫助人的行業,比如說公司的客戶服務部、單純的服務性機構、健康醫療業,以及旅游業等。
當人們進入這樣的職業中后,如果他一開始對工作就抱著一份樂觀的態度,那么他的自我期許也可能就很高。當他遭遇失敗、挫折的打擊后,就特別容易油盡燈枯。
兩個秘訣避開尷尬境地
這種鞠躬盡瘁的狀態,既然是從工作和心理兩方面引起,所以自然也應該從這兩方面進行補救。
治療方法一:建立心理關聯。
人們對于某件事情的絕望,通常來源于投入與產出的不掛鉤。自己花費了心力,最終卻沒能得到認可,是不能保持正常心理能量循環的原因。其實在工作過程中,人的心理能量也構成了一個循環:對工作進行一定量的投入,再經由工作中所遇到的人或事的渲染,最終回歸自身。因此,如果不曉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否受到肯定或感激,就會人為地為自己制造出許多壓力,從而陷入困境。
所以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從自身出發,把自己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情,與可能發生的結果聯系起來,從而通過肯定自我來加強自身的心理能量。
治療方法二:建立自我評估體系。
在工作過程中,人難免會受到種種挫折和不公平待遇??梢哉f,基本上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員工多干活少拿錢,而且在工作過程中還要盡可能地節約成本。如果老板需要一個人用較少的資源(包括實際資源和人際資源)做較多的事,最后還對結果指手畫腳,那么這份工作的心理能量最終會越循環越少。如果老板需要一個人是工作狂,為此不惜以加班費為鞭子驅趕,那么心理能量同樣也會在無止境的工作中趨于枯竭。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對自己進行自我評估。評估的目的,是以客觀的衡量方法,來檢視自己的工作成績。人們可以用圖表、檢查表或等級表的方式,將工作描述和責任清晰地表達出來。這種自我評估不會幫助人在工作中拿到更多的薪水,但是卻有助于一個人認清自己的價值,并且為自己在工作中的心理能量循環加入新的動力。
假如你的配偶、朋友或同事有一天對你說“放輕松點”時,要注意了:或許你離“鞠躬盡瘁”的境地已經不遠。接受他們的意見,檢視自己的生活,進行適當的心理撫慰與放松,會幫助人盡快找回那個活力充沛的自我。
圖/付業興 編輯/蘆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