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安全島是一個專業的“80后心理工作者團隊”,由國家認證的心理咨詢師組成,為同齡人提供公益性質的心理咨詢、心理援助。網絡平臺http://psyfine.qzone.qq.com
【感覺超載】“感覺超載”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詞匯,它形容我們的感覺系統就像電梯,有一個承載的上限。如果讓我們的感官不斷接收刺激,它就會“超載”,從而引發不良情緒。比如我們都明白媽媽的嘮叨是一種關心,但如果她嘮叨的時間過長,我們的內心就會感到厭煩,這就是因為不停頓的語言刺激,讓我們的聽覺系統感覺超載了。
【主場焦慮】“主場焦慮”指的是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容易產生內心的不安,而且經常發生在比賽開始前。按理說,在自家門口比賽,東道主可以獲得更多的奪冠便利條件。但是,恰恰因為重視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壓力也就會更大。主場選手因為背負著沉重的期待,從而引發焦慮情緒,這是很常見的。當然,這種情緒會隨著比賽的正式開始而逐漸緩和。
【氣氛效應】“氣氛效應”指一個人進入某個帶有濃烈氣氛的情境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做出符合這個情境的行為,即使這個行為可能并不恰當。比如一個孩子在課堂上習慣了把手背在身后聽講,那么,當他到博物館參觀,講解員像老師一樣講解文物時,他也會習慣性地背起手來。其實,這個效應每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只是大家尚未察覺罷了。
【懲罰需要】“懲罰需要”是心理情結的一種,指一個人無意識地尋求某種懲罰。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比如小孩子明知會被責罵卻故意摔碎東西,年輕人剛剛學會開車很容易超速駕駛……這是由于他們剛剛擁有一些自主權,想要試探一下這個自主權的限度究竟在哪里。所以他們需要懲罰來幫助他們確定行為的界限,同時懲罰也能使他們獲得他人的關注。
【共塑文化】“共塑文化”是心理學家對人類文化研究的一種類型總結。它指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同輩人行為規范的影響要比前輩教導的影響大得多,也就是說一個群體的文化是由同齡人共同塑造的,而不是由更年長的一代塑造的。所以前人的文化常常不適合后輩群體,這就是“代溝”產生的原因。
【高原現象】“高原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瓶頸”,它不僅僅體現在人生境遇上,更體現在心理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某項具體技能上。例如:當我們學習打乒乓球時,開始會隨著練習的增加,球技一直在提高,但在達到某一水平后,就出現暫時的停滯不前。再比如,戀愛中的情侶剛剛墜入愛河時,會感覺每天都更愛對方一點兒,但當兩人的情感到達某個“高原”后,似乎就不再上升,而是轉變為一個平原,發展趨緩。
【立體思維】“立體思維”用于描述人的思維心理。它指一個人能在事物發展的不同層次上,向正、逆、縱、橫方面延伸思考,以獲得新的思想或解答。這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可以將看似無關聯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悟出深刻的道理,發現新的領域。
【自罪傾向】“自罪傾向”是指一個人即使沒做錯什么事,但在別人的攻擊下,他也會產生一種“我錯了”的感覺。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講,這是壓抑對別人的攻擊的結果,因為“受了別人的欺負沒反抗,覺得很對不起自己”。于是,我們就對自己產生了內疚感,而這種感覺一旦向外投射,就形成了對他人的內疚——自己有罪,并好像要對什么事情負責。
【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也稱為“印象粉飾”,指一個人盡其所能去塑造別人內心的自己,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有時候會故意裝出一種并不符合本心的樣子,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期待去認識自己。例如一個嘻哈青年要去外企應聘,他會穿上筆挺的西服,與平日嘻哈的風格大不相同,這樣就容易給對方留下專業、穩重、成熟的印象,以便通過面試。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進行著“印象管理”。
編輯/張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