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李開復負責谷歌大中華區運營的劉允表示,“將會完全遵照當地政府的規定”
辭職-出版個人自傳-創業,沒有哪一家跨國公司的中國高層離職,會像李開復這么高調。
9月4日,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對外公布了辭職消息。9月7日上午,在與谷歌中國總部隔樓相望的北京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A座27層,48歲的李開復面對多家媒體,宣布了創業計劃——成立風險基金“創新工場”。未來四年到五年內,“創新工場”計劃投資8億元,扶持國內高科技領域的創業項目。當天參加發布會的記者,每人收到了一本趕印的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
李開復創立“創新工場”
在解釋為何辭職時,他說,“我是一個愛創業不愛維護的人。”
“維護”,正是李開復在谷歌中國最重要的工作——維護與中國政府的關系,保證谷歌在中國不會“越界”而招致處罰。
可是,這樣的工作,李開復并不能那么得心應手。今年6月,谷歌被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點名譴責,稱其“谷歌中國”網站(Google.cn)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谷歌全球網站(Google.com)服務也一度遭遇斷網。
李開復透露,在此前后,病中的他萌生了創業計劃。他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承認,在干擾之下,當時已經無法“專注”于谷歌中國的工作。
谷歌并沒有指定一個人接替李開復,而是將他的職責一分為二:楊文洛博士將接替其負責谷歌在中國工程與研發方面的工作;現負責谷歌大中華區銷售業務的全球副總裁劉允,將接替其谷歌大中華區商務及運營方面的職責。
在9月7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谷歌全球副總裁、負責亞洲區市場與銷售的丹尼爾·阿勒格里(Daniel Alegre)和劉允都表示,這種研發與銷售分離的架構,是谷歌在全球的標準構架。
在具有特殊國情又增長迅速的中國市場,面臨競爭對手和監管環境的雙重擠壓,“兩駕馬車”能否帶領谷歌中國完成“變道超車”的未竟之業?
高調謝幕
在李開復的書中,他透露了辭職的過程。8月初,他就前往美國總部遞交了辭呈。
接下來,李開復帶著創業計劃,密集會見各路投資者,獲得聯想控股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等多位企業家支持,籌措資金超過1億美元。
希望墓志銘寫上“開復老師”的李開復,終于有機會真正實踐“青年創業導師”的夢想。
對于眼下的谷歌中國,李開復認為到了可以“把接力棒交給下一個人”的時候。四年前,當李開復帶著從谷歌總部招募的團隊來北京創立谷歌中國的時候,國內互聯網搜索市場還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百度(Nasdaq:BIDU)遠沒有形成今天的氣候。
根據咨詢機構易觀國際統計,到今年二季度,谷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06年的16%提高到了31%,百度的市場份額則是谷歌中國的2倍多,這一格局恰似谷歌在美國本土市場格局的反轉。
正如李開復所說,在美國市場,雅虎和微軟要想從谷歌口中“奪食”何其困難。同樣,谷歌中國要想從百度身上“切下塊肉”來,也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殊為不易的是,在2006年遭遇一系列“斷網”事件后,李開復帶領谷歌中國慢慢恢復元氣,走出低谷。那一年,谷歌在中國的份額,從三成多縮水到只剩下13%。谷歌開始慢慢變得本土化,學習適應中國特殊的監管環境。這也是李開復的無奈。
當谷歌中國從低谷中走出,市場份額再次占到三成,李開復表示,覺得責任已經盡到,已經把谷歌中國做成了“一個不會被打敗的公司”,這是他離開的最好時機。
互聯網業內資深人士謝文向《財經》記者表示,李開復對谷歌中國有“開山”之功,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歷史使命”。
“兩駕馬車”
被問及“有什么地方谷歌可以做得更好”時,李開復向《財經》記者承認,品牌和推廣是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谷歌總部對此并非毫無謀劃。2008年1月,劉允加盟谷歌中國,負責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的銷售和運營,也為現在全面接手谷歌大中華區的商務及運營打下基礎。
李開復創立“創新工場”
其實,早在李開復離職前,劉允就已經是谷歌中國的銷售主管。根據謝文的說法,劉允統管谷歌在中國的銷售業務,并直接向美國總部匯報。
此前,劉允曾擔任韓國SK電訊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長達六年。他任內最重要的一筆交易,是幫助SK電訊在2007年通過購買可轉債券方式最終入股中國聯通,獲得6.61%股份。截止到2008年底,SK電訊仍持有中國聯通3.79%的股份。
楊文洛于2007年3月加入谷歌,負責中國和亞洲的搜索及基礎架構領域研發工作。
對于之前谷歌中國為何由李開復一人主導,劉允對媒體解釋稱,當時谷歌剛剛進入中國,沒有龐大的銷售和研發團隊,因此由一人統管。
直接主管大中華區業務的谷歌工程與研究高級副總裁Alan Eustace通過一份聲明表示,這一管理架構上的變動,是為了和全球管理結構一致。他認為,“銷售和產品研發分開,將使得公司每項工作都更加專注。”
咨詢機構BDA分析師焦潔認為,“兩駕馬車”的管理模式在國內可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因為中國市場環境復雜,分開領導可能會拖延決策,兩個人出現分歧后如何交流也是一個問題,具體效果還有待觀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季衛東對《財經》記者表示,下一階段,谷歌中國應著力于本土品牌的建設,持續開發本土化產品,建立本土化銷售團隊,與本地網站和企業結成聯盟。
在9月7日下午,劉允宣布了一項5000萬元中小企業激勵計劃,將向從未嘗試過搜索營銷的中小企業提供機會和資金。此外,未來六個月,谷歌中國銷售人員數量將擴大1倍。
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劉允帶領他的銷售團隊集體亮相。他表示要帶領團隊“燒更多的火”。
市場普遍解讀認為,谷歌中國正在醞釀競爭戰略的變化,未來公司資源將更多向市場推廣和營銷方面傾斜。這正是谷歌中國以前的“薄弱”環節。
摩根士丹利在分析報告中認為,李開復離職將使百度間接受益。李開復宣布離職的當天,百度股價上漲13.79美元,漲幅為4.19%,報收于343.27美元。
劉允此前的工作經驗大多數在電信領域。他在新聞發布會當天多次表示,隨著3G網絡的不斷成熟,中國手機搜索市場將出現高速增長的勢頭。
咨詢機構BDA分析師劉寧認為,目前無線搜索領域的市場格局還沒有確定,對谷歌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楊文洛則表示,谷歌中國將繼續專注于垂直搜索領域的研發。所謂垂直搜索,即專門的谷歌搜索產品,如此前推出的地圖搜索和音樂搜索等。
對于市場高度敏感的中國互聯網監管環境,劉允表示,“將會完全遵照當地政府的規定”。■
本刊記者明叔亮、本刊實習記者楊麗媛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