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激勵機制建立不起來,我投這個資,心里總有些不安啊”
“我原想一生都不見媒體的。”9月9日下午,在北京建國門外賽特大廈20層一間會議室里,身著灰色夾克的中國泛海董事長盧志強,在皮沙發上未及落座,話已出口。
由于入股聯想控股,57歲的盧志強瞬間被曝光于各大媒體。他戲稱,被媒體關注是這一交易給他帶來的惟一風險。
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采訪時間里,盧志強對《財經》記者講述了與柳傳志的私交、對聯想控股的看法,以及他將如何在聯想控股中發揮“戰略股東”作用。
柳傳志的價值、品牌的價值……
《財經》:泛海購買中科院手中的聯想控股股份,外界對于價格都很感興趣,這個價格是怎么談出來的?
盧志強:這個價格不是談出來的,是中科院委托評估機構評估出來的價格。我們看好的是聯想的未來,是長遠的發展和未來的價值。現在就是多5億,少5億,從戰略投資者的角度,完全可以忽略。
《財經》:聯想控股此前找過其他投資者。此次交易沒有重新評估嗎?
盧志強:重新作了評估。按凈資產算,有一點溢價,不高。
如果我們找人來評估,把價格評估下來,未來聯想出現大的變化,我心里會感到不安,柳傳志心里也會不安。因為到那個時候,人們會認為價格搞低了。
我是民營企業,收購的是國有資產,不希望讓大家感覺收購價太低。
《財經》:收購聯想你最看重的是哪些?
盧志強:比如說,柳傳志的價值、聯想本身的價值和這個品牌的價值。我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商人,我只算大賬。做生意的時候,你如果找我算賬,一定是你贏我輸。
《財經》:柳傳志在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特別低,實際也反映了聯想控股的激勵機制問題并沒有解決。
盧志強:(職工持股會)激勵機制階段性的矛盾解決了,長久的沒有解決。原因在什么地方?聯想發展到今天,和它未來的發展,需要大批新的聯想人。而且,隨著聯想規模越來越大,涉及行業越來越多,國際化越來越強,應當說,現有的聯想結構和體制,某種意義上或多或少會有制約作用。
《財經》:在你看來,對管理層的長期激勵如何解決?
盧志強:目標上的想法是有的,就是要考慮將來如何給團隊一個長遠的激勵方案。但是,具體的,目前還沒有開始進行研究。
柳傳志肯定有他的想法,我們現在也在思考,具體的方案都沒有。但是我們認為,將來是應該有的。比如說,將來對整個經營層,到底是什么樣的激勵方案最有效。是不是我們給管理層持股?我想,需要股東去支持的時候,一定要支持。如果這個激勵機制建立不起來,我投這個資,心里總有些不安啊。
我們認可,就可以發展下去
《財經》:柳傳志有沒有保證,說他要繼續留任到控股完成上市?
盧志強:不需要保證——還需要保證嗎?泛海進入,就是使聯想的機制更市場化,長遠激勵機制更完善。聯想長遠激勵機制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至于柳傳志退休的問題,我倒是建議,暫緩考慮這個問題。在過去的體制情況下,年齡上有限制的要求和約束,國有企業的干部到了60歲就要退休,有的干到了65歲。今天情況不同,這種體制的約束和要求在淡化,老柳身體也很好,還可以繼續做。
《財經》:未來,你怎么發揮好你作為戰略股東的作用?
盧志強:我們的角色,首先是對聯想一個整體的認可。按照聯想的既定發展戰略,我們認可,這就完全可以發展下去。從我們的角度,怎么樣去幫忙,不能去添亂。第二,聯想會有一個目標,未來五年的目標,這是我們必須看到的。它要在資產、業務形態上等等各方面有一些布局,我們在這方面提一些意見。
《財經》:對于將來的退出,你是如何考慮的?
盧志強:聯想其實是可以長久持有的。就是作為戰略投資,也不必全部都退出來。我們注重未來的價值。正常來看,今年凈資產一塊錢,五年到兩塊、兩塊五,沒有問題。這很容易做到,尤其是它(聯想控股)要通過幾家投資公司去做,更有利于它的擴大。
五年以后,上市,市凈率是多少,市值是多少?我給它算,八塊到十塊總值吧,最低最低了。我今年拿20億,五年可以變200億。這是我心里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