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的環比增長年率現在可以控制在20%左右,相當于貸款每月增加5000億-6000億元,到2010年二季度再壓縮到18%以內
上半年貸款和貨幣的增量顯著偏多,抑制信貸的過快增長已經成為共識。問題是控制到什么程度合適。對這一點,現在有很大分歧,這可能導致下一階段宏觀政策進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大。
按GDP度量,今年上半年的貨幣流通速度顯著減慢。在2003年二季度,貸款大幅增長,M2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20.1%(按各月M2的均值計算,下同),下一季度進一步上升到21%。半年以后,2003年四季度的名義GDP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4%。名義GDP的同比增長率在后面幾個季度進一步上升,到2005年一季度達到了20.6%,差不多等于2003年中的M2同比增長率。按環比變化來說,貨幣的超高增長發生在2003年二季度,半年以后,即2003年四季度的通貨膨脹率就達到了超高水平。
M2的同比增長率在今年一季度已經達到了21.5%。按照2003年M2同比增長率和半年后的名義GDP同比增長率的比例推算,今年三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長率應當在14%以上。按目前數據估計,名義GDP的同比增長率在三季度可能只有5.5%左右(實際GDP同比增長估計為9%),二季度為4%。如果從現在開始控制貨幣增長率到合適水平,估計后面幾個季度的名義GDP同比增長率也不會很高。這樣看來,總需求的增長率可能比按2003年情況推算的增長率低8個百分點以上。
到目前,出口和貿易順差同比大幅度下降,投資額同比則大幅度上升。這里按名義GDP與海關口徑貨物貿易順差的差額來近似度量內需,沒有考慮服務貿易以及國際收支平衡表與海關口徑貨物貿易的差別,因此有一點誤差。海關口徑的貨物順差額同比在一季度上升51%,二季度下降39.8%,7月進一步下降57.8%。由于2008年順差額占GDP的比例很高,順差如此猛烈變化對總需求的影響是沒有先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長率還有所上升,意味著內需大幅增長。按同比度量,一季度內需僅增長1.5%,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估計達到12.6%。
環比的變化更加顯著。一季度,同樣按各月的均值計算,季調后M2比上季增長8.6%(年率39.3%),二季度季調后內需比上季增長了8.1%(年率36.6%)。目前估計,三季度內需環比增長率與二季度接近。內需的半年增長率將達到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個情況,與M2增長率達到那時以來最高水平的情況是一致的。即使后面兩個季度的內需環比增長率顯著下降,2010年一季度的內需同比增長也將達到25%左右。
所以,從內需的角度看,貨幣流通速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此外,一些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可能因為擔心未來貸款困難而多貸款,票據融資的低利率可能導致一些周轉速度很低的貸款??紤]到這些,目前,內需增長和上半年貸款與貨幣的高速增長基本是匹配的,沒有大的異常。
由于出口猛烈下降,也由于實際生產水平低于潛在生產能力,內需超高增長一段時間問題不大,也是需要的。不過,時間太長了就會導致總需求增長率過高和經濟過熱。所以,壓縮信貸和內需的超高速增長是需要的。但是,在外需繼續疲軟的情況下,內需的增長率高于2002年至2007年間的平均水平也是應當的。二季度內需的環比增長年率達到了39.3%,可以考慮在這個水平上逐漸壓縮到20%左右,到2010年下半年,再下降到16%左右的正常增長水平。這樣,M2的環比增長年率現在可以控制在20%左右,相當于貸款每月增加5000億元至6000億元,到2010年二季度再壓縮到18%以內。7月M2的環比增長年率約15%,在6月很高的基礎上也還可以。如果再連續幾個月都是這樣的情況,就會使內需總需求的增長率偏低。
以上只是從總需求平穩增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內需高增長主要是消費高增長,爭議就會少得多。投資高增長特別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高增長,引起了經濟增長結構方面的爭議。不過,如果將每月的新增貸款從上半年的1萬多億元壓縮到5000億-6000億元,相當于“腰斬”,加上非政府主導投資包括房地產投資和信貸的恢復,基礎設施新增貸款將會更大幅度地下降。一些效益差和資本金不足的投資項目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上面談到的總需求平穩增長的具體含義,是消費價格通貨膨脹率達到2%左右。出口嚴重疲軟而投資高增長會引起一段時間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另外,目前豬肉價格有上升的趨勢,可能會使一段時間的消費價格通脹率達到3%左右,投資品通脹率也會高一些?!?/p>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