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保障是一個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基礎,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手段,是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有力武器。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一環,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大險種。只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關注民生基本問題、建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才會實現。
關鍵詞:社會保障;和諧礦區
當前,為迎戰金融海嘯的沖擊,中國政府重拳頻出,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思路,并著重強調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民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業與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自然責無旁貸,頻頻出招,使盡解數努力落實中央的戰略意圖。
社會保障是國家以法律、規章確立對遭遇到患病、傷殘、生育、年老、死亡、失業、災害或其他風險的社會成員給予相應的經濟的、物質的和服務的幫助,以保障其生活需要的社會經濟福利制度,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四項內容。而社會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重要內容之一,是指當勞動者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因失業而中斷勞動,失去收入來源時,使其從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
社會保障是一個社會和諧與文明的基礎,是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廣大人民的后顧之憂、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古人所向往的“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的大同世界的切實保障,對于全面推進廣為覆蓋的城鄉社會保障,推進建設使全體國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都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可見,在經濟形式日益惡化、就業形式不容樂觀、CPI指數攀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今天,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不斷完善尤其顯得迫切重要。
過去的30年里,可以這么說,沒有社保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傳統的國營企業今天就不可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就不可能建立。但是,現在形式發生轉折,對社保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戰,這就是如何適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多年來,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始終很小,已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尤其從2008年以來,匯率變動、次貸危機和世界經濟滑坡等因素已導致將近7萬個中小企業破產和2000多萬人失業,內需不足導致的經濟增長方式脆弱性已暴露無疑。導致消費率下降和內需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消費心有余悸,未來預期不明確。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穩定收支預期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促進消費需求和提高消費率的重要條件。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越大,制度越完備,功能越完善,居民未來預期中的不確定性就越低,就越能起到降低居民對未來風險的預期和促進消費的作用。因此,社會保障必須變“為社會穩定服務”為“為社會和諧服務”。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科學發展,已構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社保體系已不僅僅是社會穩定器,而且應該成為民生之源、和諧之本、發展之要。
邢臺礦作為一個建礦40多年的老礦,在當今國際、國內經濟形式日益惡化的今天,前景更是不容樂觀,一方面煤炭儲量一天天減少、原材料上升,煤價降低等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職職工5400多人、退休職工2300余人,整個金牛能源集團的老弱病殘都留于此、工傷職工及其遺屬四百多人生活困難、更有好多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待業在家等等,所有這一切不利條件積聚到一起,為邢臺礦這一幾十年的老礦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與考驗。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邢臺礦黨委積極承諾在金融海嘯不斷蔓延的2009年,首先保證一名職工也不會下崗失業,并保證職工收入不能下降,保增長、保需求,千方百計把生產經營搞上去,用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來提高職工的生活,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第一要求:其次大力拓展“一礦三井、擴大就業”,促進和諧礦區建設,擴建電廠、洗煤廠、加快西風井開發、以及工人村新房建設等等一系列措施,讓廣大職工工作上干得有勁、生活上過得舒心。
我作為邢臺礦勞人科的一員,主管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作,在充滿希望與挑戰的2009年,也和全礦職工一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當前轟轟烈烈的“1523”戰役中去。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中之重,關系著全礦5400多名職工的切身利益,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是計算職工養老金的重要依據,必須認認真真、扎扎實實、一絲不茍地做好個人帳戶工作,不能有一點疏漏,做到養老保險基礎信息及個人帳戶百分之百的正確,要經得起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嚴峻考驗。光是審查、核實省養老保險數據庫一項,我們就進行了三次,一個一個檔案地核對,每一個職工的參保基礎信息、歷年的繳保基數、月數在本人社保檔案中的記載要與其在省數據庫的信息、數據嚴格保持一致。另外還做了臨時工接續工齡、中斷繳費職工補繳保費,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剩余額計算等等工作,為維護我礦和諧與穩定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此外,我們還做到了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積極主動的為退休職工服好務,五年來為退休職工養老金年年調待,按照調待的條件一一落實,做到了既不多漲1角錢,也不少漲1角錢,真正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正確,還定期去困難退休職工家里互訪。碰到不明白政策、總認為自己吃虧的職工,我們總是耐下心來,為職工講清現在的國家養老金政策與以前養老金政策的不同之處,直至職工滿意。曾經有多少次在我們的耐心講解下,化解了職工堅持上訪的信訪危機,為構建邢臺礦的和諧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醫療、失業、工傷保險方面我們也是積極主動地為患病、工傷職工聯系合適的醫院,待職工和藹可親,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總是千方百計地為職工服好務,并贏得了職工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我們還與各上級主管部門協商,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為我礦節約成本、創造經濟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光是2009年一月份醫療、失業就為礦節余資金32.5萬元,前兩年節省各種保費300多萬元,從省結算回資金500多萬元,僅2008年由于及時辦理了退休職工手續,把退休職工開支納入省統籌一項,就為礦節省開支200多萬元,這一切都有力地維護了我礦的利益,為我礦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礦區打下了結實的物質基礎。
我們堅信,在礦領導的正確領導下,邢臺礦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