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美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間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也呈現持續增加的勢態,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中美雙方關注的焦點,我們必須認清現象的本質,客觀正確的看待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美貿易失衡;原因;影響;對策
近年來,中美雙邊貿易總額不斷增加,而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的順差也不斷擴大,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2007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從805億美元增加到3021億美元,增長了3.7倍。其中,中國對美出口由543億美元增至2327億美元;中國自美進口由262億美元增至694億美元,順差由281億美元增至1633億美元,增長了5.8倍。到了2008年,全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3337.4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0.5%,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增速為入世7年來最低點。其中,我國對美出口2523億美元,增長8.4%,7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自美進口814.4億美元,增長17.40/o,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對美貿易實現順差1708.6億美元,增長4.6%??梢钥闯?,中美貿易差額仍在繼續攀升。但造成這一失衡現象的原因并不能僅僅歸咎于中國單方面,而且中國并非中美貿易順差的最大受益者。
一、引發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的原因
1 中美統計范圍有差異,統計數字并不能反映真實情況。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對于香港轉口貿易的處理方法不同。中美兩國貿易中的很大一部分交易額(25%左右)是經過香港轉口完成的,因此如何處理經過香港的轉口貿易對統計數據有很大影響。美國在進口時忽略轉口貿易而將從香港轉口的貿易統計為從中國的進口,高估了從中方的進口額;而在出口時,卻將從香港轉口到中國的貿易看做是對香港的出口,這樣統計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憑空增加了美對中的逆差。
其次,我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相當一部分是加工貿易出口,這些產品只是進口以后在中國組裝然后又出口,但按照原產地規則,這些產品卻算中國制造,計入中國對美的出口額。
最后,美國對我國的服務貿易存在順差,像技術服務、金融、咨詢等都是美國具有優勢的行業,但是出于服務貿易難以被精確統計的特性,美中服務貿易的順差應該是被低估的,這也加劇了數字顯示的美對中的逆差幅度。
2 中美兩國的貿易政策影響了貿易平衡。我國近幾年采取的是出口導向型政策,國家制定了許多鼓勵出口的政策和制度,引導中同產品對國際市場出口。但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導致了貿易的不平衡。因為,根據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我國比較優勢主要在于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而美國的比較優勢在于高科技產業、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果雙方都按這個理論來進行貿易應該不會存在如此大的貿易失衡。問題在于美國并沒有對我國大量出口高科技的產品,而是采用種種政策來限制高新技術出口到中國。其實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有自相矛盾之嫌,美在強調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同時又不想取消對中國出口限制,若美國不改變這種政策,那貿易逆差將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3 全球產業貿易結構調整使中國接攬了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對美的貿易順差。經濟全球化引起國家間比較優勢轉變,東亞其他國家以及東南亞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進行產業升級,不斷將其失去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活動轉移到中國,進而也將其對美的貿易順差也轉移到了中國。因為雖然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但這并沒有造成中國貿易順差總量上的增加;雖然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擴大,其對亞洲的貿易逆差總額卻也沒有明顯增加,同時,美國對于東亞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貿易逆差迅速減少。因此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產品進口增多只是替代了其從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進口而已,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國家對美貿易順差減少的結果。
二、中美貿易失衡的影響
隨著中美貿易順差的不斷增大,美國便片面的夸大了中國獲得的利益而掩蓋了美國在中美貿易中的隱性利益。實際上,統計數據表明的貿易失衡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利益所得。我們并不否認“出口”這駕馬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大量的出口確實給中國贏得了巨額外匯、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但一直存在的貿易順差也為中國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例如,美國頻頻以此為理由給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對人民幣升值;美國政府常把美中貿易逆差作為轉移國內民眾矛盾的砝碼,不斷引發兩國貿易摩擦。中國目前對美國有極高的貿易依存度,這對于中國經濟甚至政治造成潛在的危機;外匯大量流入導致中國央行必須加大市場上人民幣的投放量,流通的貨幣量過多容易引起通貨膨脹。
雖然中國是順差國但事實上真正獲利更多的還是美國。兩者的貿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比較優勢理論的,中國向美出口價廉物美的日用消費品很好的利用了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同時給美消費者帶來了實惠,零售商和經銷商也獲得豐厚利潤,而且通過消費稅的形式,這些商品也為增加美國地方財政做出了不少貢獻。另外,美元是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其實并不擔心存在貿易逆差。如果是貿易順差,他只能賺到自己發行的紙幣;而貿易逆差卻可以使其通過自己印刷的紙幣,換回生產、生活所必須的物資。因此中美貿易即使順差在中國,美國的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方。
三、應對貿易失衡的措施
不論是為了中國經濟更健康的發展,還是為了避免美國利用貿易失衡對中國施以壓力,我們都應該對這不平衡的貿易進行調整。我國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把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出口轉向內需,降低外貿依存度。(2)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貿易結構,鼓勵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3)完善貿易數據締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