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絡對青年學生的影響也日益深刻。因此,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是當前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共青團工作;網絡;實踐;創新
一、網絡信息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挑戰
1 網絡文化對高校共青團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沖擊
在傳統的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主體主要通過課堂宣講、個別談話、開座談會、作報告、印材料或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等方式,對受教育學生進行理想信念、人生現和價值觀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些方式的針對性強,反饋也比較及時,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和可控性,但它要受場地、時間和活動經費等相關因素的制約,其覆蓋面也是有限的。由于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大學生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而這種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方式與傳統的從老師、課堂、書籍中獲取知識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廉價性等特點,這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但由于網上的信息廣泛龐雜,其內容與教育者廣泛宣傳和灌輸的觀點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容易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的疑慮和困惑。傳統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共青團工作者針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及時有效地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快速普及使上網的學生都可以采用匿名的形式自由發表意見。由于網絡信息具有某種不可控性,網絡世界的交互性和虛擬性給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也使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日趨復雜化。
2 一部分青年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學業與上網的關系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每日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的占總人數的19.1%。有67.1%的學生的上網目的是聊天交友、玩游戲、聽音樂和發E-MAIL,僅有22.4%的學生的上網目的是查找專業資料、學習知識和了解就業信息。
網絡的交互式功能提供給大學生一個安全的與外界交流的平臺和進行社交的場所?!熬W絡的虛擬社區提供了一個能與他人進行深層次情感交流的場所,網絡的匿名性提供了一個無需面對面的互動機會和自由想象的空間。”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人們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發生了新變化。但是許多大學生沉迷于QICQ、聊天和電腦游戲,“一網情深”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廢了學業。我們從某大學學生處了解到,該校的“網癡”數量不下百人,這些學生自從迷戀上網絡后,其成績一直很差,經常無故曠課、遲到、早退,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3 導致部分青年學生情感迷失
青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情感世界豐富的高峰時期。其喜怒哀樂的轉換雖然比少年有所減緩,但其深度大為增加,情感張力急劇擴大,多重表現混合交雜,大學生的這種生理上的特點導致了他們的自控能力的降低和情感失衡的可能性增加。許多青年學生為了緩解現實交流的壓力和痛苦投身于網絡交流,并與網友戀愛。網絡交流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滿足了青年學生的渴望與人交流,得到他人關懷的心理需求,但這只能是暫時的。因為,它雖然暫時解決了青年學生心理問題,但這不能在根本上給予他們幫助,如果役有正確的引導,“網戀”的失敗還必然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壓力。
4 網絡文化對廣大青年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接觸互聯網的人,都直覺地發現自己觸及的不儀儀是技術,而且是一種以信息為標志的嶄新的生活方式。“依托互聯網的技術及其平臺,使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便利,網上教學、網上電影、網上書報、網上游戲、網上交流、網上文學、網上旅游等等形式多樣、內容繁多?!庇捎诰W絡具有交互式、開放性、及時性等特點,廣大學生可以自由上網沖浪。網絡世界以信息溝通為主要方式構成了網上群體的生活空間,以網上社會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塑造了網絡的虛擬身份,這些都擺脫了現實的限制,使人類生活的適應性和建構性都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的到來,不僅對傳統文化的產生、傳播、接受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還由于信息技術的極大發展,其自身也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價值意義。網絡文化一出現就很快被人們所接納并迅速促進全球文化的交流。然而網絡文化在具有世界性的同時,還表現出民族性的特點,表現在價值觀上就凸現出文化霸權與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之間的價值沖突?!盎ヂ摼W中主導性的語言是英語,共占約90%的內容,對于非英語民族和發展中國家而言,長此以往必將導致駕馭本民族語言能力的下降,只能無可奈何地面對發達國家的‘文化侵略’。伴隨著語言上的‘文化霸權’,美英等西方國家依據其絕對優勢,向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將其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強加于人,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其他民族的感受和價值判斷?!本W絡上思維的集中化、多樣化使廣大青年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時很容易受劍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的文化形態、生活方式以及一些腐朽的倫理道德觀念對廣大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些青年學生因此摒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馬列主義轉而對西方文化趨之若鶩。近年來,大學生同居現象越來越普遍,性解放觀念也被很多大學生接受,極少數女大學生甚至不顧人格尊嚴在外面當三陪女,這樣的負面新聞不時在報刊網絡上出現,這些事例都說明一些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存在嚴重問題?!肮睬鄨F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做好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重要職責。面對網絡條件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特點和青年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的新變化,高校共青團組織要認真研究網絡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要以辯證的方法分析問題,既要看劍網絡條件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挑戰,也要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從而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努力開創網絡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網絡信息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對策
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ヂ摼W是一種現代科技,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也是一種新的生產力。從共青團工作來說,互聯網帶來的既有教育手段,更有教育觀點和內容的現代化。換言之,共青團同互聯網相結臺,就是同新的認識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產力相結合,也就更具有生機和活力。高校共青團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在教育青年學生過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善于運用網絡做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1 充分運用高校網絡優勢建設好共青團網站的信息交流平臺
互聯網是現代科技的結晶,也是信息社會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具有發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開放程度高的特點。高校的青年學生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互聯網已經成了大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娛樂休閑的重要空間。高校校園網發展非常迅速,普遍采用在學生公寓、教育活動中心、信息中心等處設立計算機終端的形式,使網絡遍布全校。為了與時俱進,高校團組織也紛紛上網,開辟自己的宣傳教育陣地,利用信息網絡集通信網絡、計算機、數據庫及日用電子產品于一體的特點,架起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讓青年學生憑借終端設備就能自由地傳遞或獲取所需的信息。網絡為共青團的工作打開新局面提供了新平臺和新載體。網絡的跨時空特點,使團的工作可以突破時空局限,改變了過去共青團工作主要依靠課堂、講座、談話、討論、報告等方式開展教育的傳統做法,擺脫了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增加了團工作的覆蓋面。同時,信息網絡超文本的檢索方式,可以方便地加人多媒體技術,運用圖片、音樂、動畫等方式,充分調動人們的視覺、聽覺,達劍生動、直觀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密切共青團組織與學生的聯系,鼓勵建立學生社團,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學生各類社團較多,每個社團都是有不同愛好的學生的組織,如果發動每個學生社團的能動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對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共青團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共青團工作者應密切聯系學生。并發動學生組織有利于培養積極觀念的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社團組織,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與愛好,此外,多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活動,如:相關的討論會、座談會、計算機應用技能比賽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對網絡辨證地看待,并可以正確克服網絡心理問題。
3 利用互聯網為青年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群體交往空間
互聯網大大縮短了人們交流的時空距離,使人們在不同語言、不同環境之間的快速交流成為現實。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ヂ摼W開通之后,一種新的人際交往方式——網上交友日趨流行。網絡具有廣泛性、間接性、隱蔽性、安全性等優點,在網絡上人們可以極大地擴大交際面,可以與各類朋友暢所欲言,而不會有心理上的顧忌。相對而言,大學生很容易在網絡上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可以感受到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稀少的真心關懷。高校與高校團組織、高校與地方各級共青團組織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網絡沒有地域的界限,交互式遠程教育為團的工作提供了廣泛的傳播途徑,高校的“圍墻”概念將逐步消失。不同地點的團組織,既可通過網絡共享思想教育資源,也可以在網上展開自由討論和交流,使得高校原先相對狹小的團的工作空間,變成了全社會、開放性的工作空間,進一步拓寬了青年學生與團組織以及與社會的交流渠道,大大減少了以往團的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的難題。
4 利用網絡資源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
網絡傳播的信息中,學術信息占很大比重,高校共青團工作者應正確引導學生上網,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網絡學術資源,提高自身的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的同時,也要讓青年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揮和展示。把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看成是人類的全面發展和到達自由王國的前提,把社會的發展看成是對個性自由程度的不斷解放,一直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反復強調過的重要思想。毫無疑問,以電腦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個人和人類的解放者,它為高校大學生個性發展的自由化、多樣化與全面化創造了條件,有助于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同時,高校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網絡來了解青年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時尚熱點、心理等信息,并經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形成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以加強青年學生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網絡技術也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工具。飛速發展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以其強大的運算、存貯和交換功能,為青年學生思想發展的定量定性分析及縱向橫向比較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為團組織和青年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更快捷的通訊渠道,從而有利于提高青年團員的全面素質。
5 強化服務與引導意識進一步完善網際空間團工作
共青團以教育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為己仟,充分體現團組織為青年學生服務的功能是贏得廣大網上青年學生信賴的重要因素。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網上教育、引導功能的實現最終離不開服務,網上團工作的開展必須針對廣大青年學生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釋疑解惑,化解矛盾。要關注校園網的重點版塊,尤其要把握好作為網上“晴雨表”的BBS信息,通過關注、解決問題,使BBS逐步向有序和理性轉化。在此過程中,要把解決青年學生的思想問題與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實際利益問題結合起來,與學生的個人成長、成材結合起來,著力體現共青團的群眾性與親和力。應充分發揮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促成有關部門及時滿足學生在網上提出的諸如有關招生就業、勤工助學、心理咨詢、后勤服務、教學改革、學生管理等方面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以贏得學生的信仟,增強團組織網絡陣地的號召力和吸引力。
6 整合團組織活動資源,開創高校網上團工作的新局面
開展網上團工作必須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團組織的網絡化和社會化,使團工作在網上的開展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一是要與校園網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協調。當前絕大多數高校除了團組織有了網上陣地以外,學工部、宣傳部等部門還有各自專門的思想教育網站。團組織的網絡陣地應與這些網站積極協調好,既積極參與建設,同時又保持自身網站的特點,使其與全院相關教育網站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網上育人的大格局。二是既重視網上,又重視網下。網際空間帶來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現實世界的折射和反映,加之在虛擬空間里大學生的自律意識以及辨別信息能力的強弱均取決于平時在網上網下接受的教育與獲得的經驗,況且對于學生在網上提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還要靠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分析、研究并逐步解決。因此,我們應創造一種網上網下聯動、全時關注、全程覆蓋的高校團組織工作的新格局,通過網上網下的良好互動,增進情感交流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從而有效地消除大學生對網絡虛擬生活的沉溺和迷戀,塑造全面健康的大學生道德人格。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對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又對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高校團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轉變,不僅有手段與方法的變革,而且也包含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在內的深刻變革。因此,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認真分析和充分認識互聯網的積極和消極因素,既不能過度夸大互聯網給共青團工作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客觀地把握、評價互聯網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影響,既不要把網絡媒體的影響估計過高,也不要低估了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用辯證法的觀點看待互聯網給共青團工作帶來的挑戰和困難,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為我們提供的便利條件,使高校共青團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