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基本都是采取團體就業指導,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一是由專職教師或職業指導專家擔任教學工作,再就是由專業課教師結合專業知識滲透職業教育。這兩種形式的指導無疑都是切合實際做法,本文試想在此基礎上,探究和構建高職生就業指導導師制,對高職生實施個體就業指導,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老師、相關用人單位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在高職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努力促進高職生更好更快地就業。
關鍵詞:高職生;就業指導;導師制;構建
一、導師制的由來和含義
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相傳導師制是15世紀由創協“新學院”的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創,新學院是牛津大學實行導師制的第一個學院。導師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將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科研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體教師關注學生從入學至畢業整個教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工作等各個教育環節,對學生的教育要有整體性和一貫性的觀念,自始至終和任何環節都不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
所謂“就業指導導師制”,就是在傳統的團體就業指導的同時,聘請教育、企業、行業資深人士,擔任學生的就業指導導師,實施個體就業指導。
二、構建就業指導導師制的必要性
1 就業市場對高職生影響的需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這關系到千家萬戶”。隨著高校擴招的畢業生陸續進入求職市場,從2002年開始,畢業人數逐年攀升,就業壓力與日俱增,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全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萬,占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的47%;09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達611萬,比上年增加了52萬,其中,高職畢業生300萬,占應屆高校畢業生的49%,高職畢業生面臨著空前的就業壓力。而且,自去年以來,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出現了放緩的趨勢。在國內,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一些出口型企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這就使得原本就很嚴峻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為應對這一嚴峻的就業市場,針對這一“多樣化特征日趨明顯、個性化需求逐漸提高”的高職生就業特殊群體,探究和構建高職生就業指導導師制,有效地實現團體就業指導與個體就業指導的結合,努力促進這一特殊群體充分就業,進一步推動高職生成功就業。發揮好這一特殊群體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成為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更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2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工程型人才,也不是技能型人才,技術型人才的工作場合是生產、服務和建設第一線,是將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范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和服務,致使高職生不僅面臨著研究生、本科生的競爭壓力,而且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上與技校生、中專生的差異似乎也不是那么明顯。高職院校如何在生源素質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提高教育質量、如何解決學生的發展后勁、如何正確定位其培養目標使其在激烈就業競爭中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等,已經成為學校、社會、家長都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等職業院校除了要繼續研究多年來摸索總結出的一些可資借鑒的高職辦學經驗與方法,努力應對挑戰外,還應探索新的思路,用新的方法來解決高職生的就業問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導師的加盟其實是一種新的就業指導的有益探索,是高職實踐者靈活應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一種嘗試。
3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目前巳將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改革發展的新突破,并且將此作為解決高職生就業的關鍵機制來建設。
這種開放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專題性指導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但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諸如:學生認知意識淡薄,主動尋找就業單位緊迫感不夠強烈,頂崗工作過程中缺乏愛崗敬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忽視頂崗實習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等問題,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將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會發展為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所以在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有必要推行就業指導導師制來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就業指導導師制的實施,延伸教師教書育人的時空;通過開放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多種途徑,促進“教”與“學”觀念與模式的轉變,及時幫助學生掌握社會需要的實際技能,適應擇業、就業、創業的需要;這種適時、有針對性、有意識培養高職生的就業實踐能力和突出市場意識,對高職生未來參與激烈的就業競爭,無疑會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三、構建就業指導導師制的可行性
1 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結構可以滿足
由于高職院校高職稱、“雙師型”的教師在專業界和社會上的有一定的影響,在自己所從事研究的行業都有成就,受到同行業的熟悉和尊重,社會接觸面廣,占有大量的社會資源,在開展的過程中,構建以高職稱、“雙師型”的教師為主體,其他講師、輔導員工為輔的就業指導導師隊伍,能夠夠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資源,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參與就業服務,及時向自己指導的學生提供相關單位的崗位需求信息并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畢業生就業。這樣,既推動了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開展,又可以很大程度解決缺乏就業能力的同學就業問題;同時,利用就業導師作好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培訓,讓他們盡快勝任工作,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影響,以確保“就業指導導師制”的連續性和長效機制的合理構建。
2 合作企業的資深人士可以擔任就業指導導師
2005年國務院強調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為此,高職院校都在大量尋求合作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與很多好的企業有著緊密聯系和合作,企業中的資深人士對學院有所了解,學院可積極吸收、聘請他們進入就業指導導師隊伍,及時向學院和自己指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崗位需求信息并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畢業生就業。同時促成校企之間的更進一步的合作。
3 現代化的通信設施和手段可以滿足溝通的需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教信息的開放,高職生又可借助先進的技術條件,采取多種方式與導師進行溝通。“就業指導導師制”采取的是“結對子”等方式,導師可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輔導,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
四、高職生就業指導導師制的運行模式
1 就業指導導師隊伍的建設
(1)就業指導導師應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2)建立嚴格的就業指導導師選聘制。(3)建立科學的就業指導導師考核評價標準。
2 就業指導導師的工作職責及具體工作內容
通過就業指導導師制的構建,努力實現就業指導工作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因此,就業指導導師的工作職責主要包括:(1)關心被指導的學生思想進步,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2)引導被指導的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確立正確成才目標;(3)加強就業指導工作;(4)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努力為被指導的畢業生提供或推薦理想的就業機會;(5)主動與院系就業部門密切配合,作好與被指導的學生及時信息溝通與交流的橋梁。
3 高職院校應在政策上支持就業指導導師制的構建
高職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獎勵制度應對就業指導導師制的構建有所傾斜。學院可通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形成相應就業指導導師激勵機制,切實做到導師制與人事分配制度密切掛鉤。導師所擔任的這一就業指導工作,是完成教學工作量之外的一項兼職工作,按照“責、權、利”相平衡的原則,導師履行了職責,就應當得到相應的勞動報酬。一要與教師業績掛鉤,對于成績優異的導師進行獎勵與表彰,對導師給予指導津貼,評選“優秀導師”等;二要與教師工作量掛鉤,根據導師承擔的工作職責內容,視各學校的具體情況,一學期給予導師一定工作量的勞動報酬,使導師的勞動得以承認。
五、結束語
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構建高職生就業指導導師制,幫助高職畢業生擇業和順利就業,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項新方法、新途徑。但導師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廣大教職員工廣泛參與,樂于奉獻,最終切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為構建科學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