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資金管理也要隨之變革,必須建立一套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資金管理方法,做到優化資金結構,拓寬籌資渠道,盤活沉淀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從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中找出最佳經濟效益提高資金管理的科學性,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一、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客觀必然性
首先,財務的本質確立了資金的中心地位。財務的本質是貨幣關系,它普遍存在于社會經濟關系中,它決定了財務管理首先是資金的管理。通過一定的貨幣關系和各種不同的資金來源以籌集經營資金,既要在數量上保證企業對資金的合理需求,又要實現資金結構的優化,使定量的資金長期處于高效流轉的狀態,并根據市場的動態,隨機調整資金運動,使貨幣資金運動與物資運動保持同步,以確保企業再生產的順利實現。因此,資金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是財務管理的中心環節。
其次,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國有企業面臨雙重依賴關系。長期計劃經濟模式,使我們習慣于依賴國家無償資金供給,重經營輕效益、財務收支兩條線,缺錢時向上反映,要求國家補充流動資金,從而掩蓋了企業內部資金管理上的問題。而市場經濟則要求企業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依靠市場發展自己,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的一切業務,一切經營活動無不表現為資金的運用,資金的耗費和資金的循環,資金是企業進行生產和經營的必要條件。這就迫使企業以資金管理為核心,廣辟資金來源渠道,加大流動資金比率,讓有限的資金得到合理運用,進一步研究資金運用與生產經營過程的關系,使企業資金運用和生產經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避免因資金缺乏或資金運用不當而使企業陷入困境。
二、企業集團對于財務資金集中管理的需求
針對目前財務資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一些企業集團在強化資金的集中管理、加強財務監督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效,并且已經認識到了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積極規避財務風險對于企業集團的重要性。
對于企業集團來說,無論是集團總部本身還是處于不同層次的成員公司,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理財目標,即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因為公司是出資人的公司,公司的目標就是出資人的利益目標即股東財富最大化。盡管集團總部復雜的組織結構中又復雜多樣的利益主體,且不同的利益主體有不同的利益目標,但無論各利益主體之間發生什么樣的利益沖突,其他利益主體(包括經營者、債權人、勞動者等)的利益最終都要服從于出資人的利益。因此,滿足出資人需要,服從出資人利益,實現出資人財富(股東財富)最大化,就成為制定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這個目標就必須采取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國眾多企業集團中存在著財權多層次分割的過度分散與失控、信息不能及時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級法人治理結構、成員企業目標的逆向選擇、競爭力低下等問題,這與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悖。因此,企業集團必須拓展財務集中管理的思路,使企業集團內部信息共享,從而提高集團整體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集團惟有充分發揮其規模效益才有生存的價值和發展的可能。而企業集團能否發揮其規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金狀況和資金管理水平。資金有效、均衡的流動是資金管理的目標。但企業內外環境的復雜多變,如經濟周期、金融市場狀態、企業組織形式的經營狀態等,特別是企業集團由于業務的多樣性、地域的差異性、組織結構和產權結構的復雜性,都使資金的流動變得更加難以準確預測和控制,因而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更關注資金的流動。
一些企業通過實行資金集中管理,改變了資金分散的局面,實現了集團(總)公司內資金的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和有效監控,對下屬單位做到了“你的錢,我看著你花”。通過建立適應本企業發展的資金管理集中模式,將集團公司的二級單位在銀行開設的眾多賬戶一律取消,企業內外的各項結算業務均通過集團內部的一個部門統一辦理,實行一個“漏斗”進出,并且達到了對下屬單位每項經營業務資金的出入的有效監管,減少了銀行風險,營造了新型的銀企關系。
企業的資金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工作。在當前形勢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變現能力,努力促使資金加速周轉。為適應這個新趨勢,并針對目前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企業集團就應該選擇運用一套適應本集團自身情況和發展要求的資金管理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理論到實際,從財務的本質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無不體現資金的核心作用。資金問題日益成為財務管理的焦點。因此,資金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如何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