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我國企業集團公司的發展現狀來看,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方式方法,對于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增值,保持企業集團公司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內部審計是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對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完善措施
一、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
1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強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只有具備了獨立,才能做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鑒定和評價。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不健全。有的企業將審計機構和監察合并,有的在財會部門內設審計人員,有的干脆不設審計機構和人員。雖然設置了獨立的審計機構,但與其他部門處于平行的地位。這樣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在企業中,由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受本企業有關負責人的領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工資、其他福利等方面的利益,受本企業有關負責人的支配,這就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其監督和評價職能時,有很多的顧慮。當企業領導授權、批準的經營行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不符合經營效益原則時,內部審計人員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往往表現得無能為力,缺乏應有的獨立性。
2 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模糊
對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較為模糊。由于我國內部審計是一種行政命令的產物,不少企業及其管理當局對之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緒,有些企業內部審計仍難以融入其整體經營管理之中,其結果導致內部審計工作很難正常開展,更談不上履行其監督評價職能及開展保證咨詢活動,從而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內向性服務的作用。
3 審計范圍不全面,內容狹窄
一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處于一般職能地位,內部審計機構不對同級的財務部及其他管理部門進行審計,只審計集團所屬各專業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傳統的對成員企業的年終財務審計,停留在事后審計階段。但這只是內審初級階段的審計業務,而今隨著現代企業集團的發展,這種內審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集團內在的需求。究其原因,是企業集團高級管理層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內審的好處,如何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與作用,還需要內審人員不斷的努力。
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制的具體措施
1 維護審計獨立性,鞏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核心
(1)保持組織上的獨立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強調的是在組織結構中要給內部審計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①領導層給予足夠的支持,給內部審計配置良好的組織條件,保證他們獨立地開展工作,②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國有企業的最高領導層或最高監督層負責,不受其他職能部門的干擾。目前國有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部門一般隸屬于董事會或經營班子,內部審計畢竟是自己對自己的審計,特別是內部審計部門在對集團公司部門和集團公司領導進行審計時,很難保證審計的獨立性。所以,引進上級主管部門的外部審計和社會審計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從體制上由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部門,這樣從組織結構上有利于獨立審計,也有利于改變監事會目前的弱勢狀況。
(2)保持精神上的獨立
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任務時,必須在精神上保持獨立,在道德上保持正直,對有關審計事項的判斷和決定不屈從于他人的意志,不受他人的干擾,對審計結果不作重要的質量妥協,保持客觀性和職業操守。
2 科學定位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
(1)經濟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
經濟監督職能是指以財經法規和制度規定為評價依據,對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以便衡量和確定其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是否正確、真實,其所反映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合理、有效,檢查被審計對象是否履行其經濟責任,有無違法違紀、損失浪費等行為,追究或解除其所負經濟責任,從而督促被審單位糾錯防弊,遵守財經紀律,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2)經濟評價職能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經濟評價職能是由經濟監督職能派生出來的另一種職能,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審核檢查,評定被審單位的計劃、預算、決策、方案是否先進可行,經濟活動是否按照既定的決策和目標進行,經濟效益的高低優劣,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3 拓展審計領域
依據內審機構設置的不同層次,對企業集團實行全方位審計及提供服務咨詢。專門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是直接參與集團最高管理層的決策,對集團董事會的有關行為進行評價,并為集團董事會作出有關決策服務。審計部負責對集團同級職能部門的審計監督,負責對集團所屬各成員企業(包括上市子公司)進行年度審計;負責對集團所屬各成員企業行政一把手的離任與任中經濟責任審計;負責集團安排的必要的重大事項的專項審計,負責為各成員企業提供有關業務咨詢答疑服務等,負責對基層審計人員的培訓、考核、崗位輪換等日常工作。審計派出機構負責各成員企業及其下屬企業的日常審計與服務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