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民辦高校有了迅猛發展,加快了教育的改革進程,也為一方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然而,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暴露出了諸多的問題和不足,本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完善對策,以期幫助民辦高校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預算編制不合理,執行不嚴格
一些民辦高校沒有樹立起科學的預算管理理念,重預算編制、輕預算執行,故預算常會失控。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各部門預算和民辦高校內部預算兩套機制,編制預算與執行預算各不相同,重預算內資金、輕預算外管理,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得不到保證;預算項目粗線條,預算支出沒有科學的定額和標準;預算編制時間過短,造成了部門預算不全面,預算內容不準確,預算不能客觀反映學校財務收支全貌及體現學校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在資金使用上,有些校領導未按預算安排使用資金,預算執行剛性不強,缺乏對“債務預算”的合理把握。
2 規模的急劇擴張、多元化辦學和落后的財務管理的矛盾
近年來,民辦高校的規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校人數逐年大幅度提升;辦學模式也多種多樣,有些民辦高校由于分校多、專業多、學歷層次多,還有如集資辦學或辦企業、辦駕校、酒樓等多種經營模式。多元化辦學使得辦學經費由辦學者單一投入發展到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的格局,收支的形式也從最初簡單的收付到相對復雜的以部門、以分校為單位的經費收支和經營收支核算,財務核算變化較大。規模的擴張和多元化辦學對于財務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和核算方面相對較弱,不重視高素質財會人員的配備和培養,財務管理仍然停留在簡單的收支核算上。財務部門在重大的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分配政策等方面也很少參與,未能在學院的發展戰略中提供作為決策的財務依據,導致出現諸多漏洞與弊端。人員素質和管理模式的不統一,使得財務管理仍停留在低水平的狀態,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3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缺乏風險意識
民辦高校沒有政府撥款,學校的建設、發展和運行資金主要由民營資本的投入和收入的學費,一些民辦高校盲目的擴大招生規模,學校又沒有建立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學校有限的教育經費很難滿足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職工生活福利的需要。同時,為了能容納擴招學生,學校只能艱難地通過多種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利用銀行貸款改善辦學條件,解決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部分民辦高校貸款規模大大超過了其經濟承受能力,潛伏了民辦高校發展的危機。民辦高校未來整體生源的大幅下降必將加劇這種風險。
二、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低下的成因分析
1 對財務管理沒有足夠的重視
(1)預算觀念不強,預算管理意識淡薄。有些項目沒有預算或在執行中不按預算使用,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其實特事不特,急事不急,導致財務預算喪失約束力。
(2)不重視事前控制,只注重事后報賬。財務管理未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財務信息的前瞻性、指導性不強。
2 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體系不健全
(1)內控制度不健全,內控不嚴。目前民辦高校缺乏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互相監督的體系,是導致其管理混亂、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許多民辦高校內部控制范圍不全面,沒有崗位牽制制度;有些民辦高校未建立大型建設和投資項目的論證和決策制度;有些民辦高校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沒有按制度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還有一些民辦高校,其管理類似于民營企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更談不上內部控制。
(2)外部監督乏力。民辦高校不同于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作為非盈利機構、公益性組織得到了主管部門的偏袒,弱化了對民辦高校的財務監督,稅務機關只注重稅款繳納,忽視了對會計核算的監督,審計機關不以民辦高校為審計重點,不能對其實施全面、經常的監督。
3 財務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1)財務工作者素質不高。有些會計人員不熟悉國家法律和相關政策法規,甚至沒有掌握財務專業知識,業務素質低下,職業道德水平低。以至于不自覺違反了相關政策、法規,或者在工作中缺少責任心,或者唯領導意志是從,或者抵制不住利益的誘惑,喪失了原則和立場,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
(2)“報賬型”財務人員已經不能滿足會計工作的需要。民辦高校的日常管理不只包括報賬、記賬和報表,還包括教育成本核算、成本評價、投入分析、收費補償評價、物資采購、基本建設、籌資、對外投資等內容,以報賬為主的財務管理模式也不能滿足民辦高校的發展需要。
三、提高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具體對策
1 加強預算管理,有效控制收支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是預算管理,預算是民辦高校進行各項財務活動的前提和依據。民辦高校應該借鑒公辦高校部門預算管理的成功經驗,按照規范的程序和方法,自下而上收集基本數據,科學地編制預算。預算方案應通過學校董事會批準。預算一經批準,應該保持其嚴肅性,在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預算,有效控制收支。如果確實需要調整預算,應該按照規范程序進行。
2 健全民辦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的組織機構
民辦高校內部控制是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以財務控制為主導強化內部控制,是學校財務管理運行機制的重要內容。從當前我國民辦高校管理的實際情況看,應抓住重點,在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預算管理和會計記錄等重要環節組織實施。進一步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根據內部財務控制的要求,民辦高校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首先要對不相容職務進行分離。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為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如這五個步驟分別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實施,就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就有利于內部財務控制作用的充分發揮,有利于財務運行機制的確立。
3 加強信貸資金管理防范財務風險
民辦高校既要充分發揮優良信貸資金的財務杠桿作用,但又要合理評估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將財務風險控制在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圍內。民辦高校內部要建立信貸資金管理小組。小組應廣泛聽取大家意見,收集整理貸款項目的材料、證明,考核貸款指標,驗證貸款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測算一定時間內所需信貸資金的數量,落實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制訂還款計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把貸款資金用在能夠給學校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上。在信貸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實行信貸資金項目負責人制度,而信貸資金管理小組與內審部門負責監督,做到“負責有人,監督到位”。對使用中可能出現的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項目負責人要向有關部門及時反映,提出修訂方案、制定整改措施。信貸資金管理小組要分項目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檢查監督、審核,管理過程中要系統、多方位地對信貸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正確評價,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4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使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相結合
(1)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民辦高校財務應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制定完整的會計審批和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制,規范會計稽核制度,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輪換制度等,從機制上加強監督和管理,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空間,從源頭上控制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2)加強外部監督。主管機關應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要求,定期對民辦高校進行審計和檢查。這樣就促使民辦高校管理層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促使民辦高校財務部門不僅要熟悉業務知識,還要研究有關法律法規,經常自查自審,自覺地建立起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3)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民辦高校的主管部門和審計、檢查部門還應督促、幫助其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使其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相結合。
5 全面提升財務人員整體素質
(1)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財務管理人員,首先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感,能夠頂住壓力,抵御誘惑,勇于堅持原則。其次是熟悉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樹立法制觀念,按照法律和規范要求自己,確保財務工作的安全。還要樹立服務觀念,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
(2)實行會計崗位輪換制度。民辦高校財務部門應對不同的會計崗位實行定期輪換,以擴大財會人員的知識面,提高財務人員的全面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建立健全崗位考核制度,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定期進行考核、評比。通過考核評比促使財務人員主動學習業務知識,自覺執行規章制度,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