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岸公司是國際資本市場重大的法律現象,它具有業務保密性強、稅務負擔輕、無外匯管制等優勢,投資者注冊成立離岸公司的主要目的在于避稅、投資和融資。筆者通過對我國離岸公司的法律形態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我國運用法律手段規范離岸公司的方法。
關鍵詞:離岸公司;法律規制
一、離岸公司的法律界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其《OECD直接投資基準定義》中,將離岸公司描述為:“將公司設立在一個國家,又將營業地設定在另一國家。營業地持有公司的所有資產,除了代表公司向公司設立地股東支付股息分紅之外,與公司設立地沒有任何往來。這樣的公司同樣在第三方國家還有直接投資。公司的實際股息和資金往來是存在于營業地與第三國之間。第三國統計數字通常將該交易記載為第三國與公司設立地之間的交易。而在公司營業地角度看來,該交易卻是存在于第三
國與公司經營地之間的。更有甚者的是,擁有營業地的公司可能本身就是他國公司的子公司?!?/p>
二、離岸公司在我國存在的問題
1 離岸公司在我國的表現形態
(1)境外投資者利用離岸公司進入我國進行投資。有資料顯示,港澳地區和英屬維爾京群島是對華投資前兩位的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二者都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離岸法域,大陸地區來自于這兩個法域的投資,大部分是離岸公司的投資。
(2)我國投資者利用離岸公司進行海外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投資開始大幅上升。由于我國境外投資審批程序復雜、成本高并且時間長等不利因素,離岸公司成為投資者到海外投資首選的形式。其通常模式是在離岸法域注冊成立離岸公司(殼公司),再將境內企業資產注入尋求境外上市。
(3)返程投資。即境內法人和自然人將境外融得的資本再投向國內,并享受外商投資待遇的一種投資方式。我國給民營企業在很多領域內的投資是被限制的甚至是禁入的,如金融業、保險業、電信業等等,這就刺激著中國企業極力得到外資身份,而注冊離岸公司就是一種極其便宜的方式。
2 離岸公司在我國引發的法律問題
(1)借助離岸公司侵吞國有資產和公眾財產。離岸金融中心為這種侵占行為提供了便利的資產轉移渠道,目前,中國資本外逃規模極為可觀,而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開曼群島等離岸法域是中國大陸資本外逃然后回流的“中轉站”。
(2)成為洗錢的工具。在這個過程中,臟錢先被匯往離岸法域,并在當地注冊成立一家離岸公司,再以該公司的名義對本國或其他國家投資,投資的來源和投資人的真實身份由于離岸法域的法律限制而無法追查。
(3)便利公司欺詐。目前利用離岸金融中心進行的欺詐主要是虛增資產和虛增經營業績。近年來,內地民營企業紛紛通過在百幕大等地注冊離岸公司的方法曲線海外上市,在赴港上市的內地民營企業中,這類海外注冊公司占大多數。
(4)轉嫁金融風險,擾亂金融市場。借助離岸公司,一家集團公司可以在集團整體債務水平很高的情況下,將其控制下的信息披露義務較高的子公司帳面債務水平保持在較低水平,而集團整體的高負債不為人所知。
三、對離岸公司的法律規制
在國際投資中,各國通常各自地或共同地采取法律措施,調整國際投資活動和投資環境。
1 在岸國家對離岸公司的法律規制
(1)投資國的規制措施。為了確保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本國經濟健康發展,投資國對海外投資做出了一些防護性和管制性措施。要求離岸公司公開披露信息。防止離岸公司逃稅、避稅。
(2)東道國的規制措施。加強對外資的審查與批準。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放松外匯管制。
2 離岸法區對離岸公司的法律規制
(1)離岸法區收緊離岸公司法規范。正是因為離岸法區寬松的公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離岸公司的泛濫設立與肆意運營,所以,收緊公司法是離岸法區作出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反應。
(2)離岸法區在市場準入和監管方面的改進。離岸法區是離岸公司的注冊成立之地,只有離岸法區首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才可能從根本上減少對于其他在岸國家和地區帶來的風險和問題。
3 對離岸公司的聯合規制
在理論上講,一定時期的資金數量是恒定的,離岸公司的發展運作的過程和離岸法區當地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投資國和東道國相對而言遭受損失的過程。由于離岸公司本身設立和運營相分離的特征,決定了在國際層面的規制也實為必要。這可以通過離岸法區與在岸國家之間簽訂雙邊投資條約或者多邊投資條約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