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畢業論文水平低下、抄襲嚴重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高職院校。本文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后,闡述了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院校畢業論文模式的含義、特點和實施途徑。本文認為這種模式應該成為高職院校畢業論文的方向。
關鍵詞:工作過程;高職;畢業論文;改革
畢業論文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更是實施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階段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檢驗。因此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學校都很重視。然而高職學生論文內容空洞、東拼西湊、質量低下、剽竊抄襲現象嚴重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對此,我們應該深入分析,挖掘出問題的根源。
一、高職畢業論文中工作中問題原因分析
1 偏離高職培養目標,仍然堅持學術本位
高職畢業論文的目標、選題、撰寫要求等方面,仍然采用學科本位下的論文標準,強調畢業論文對學生科研能力的訓練功能,強調畢業論文的學術性、理論性、創新性。下邊是筆者調研的南京9所知名高職院校2009年畢業論文(論文)的部分規范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能深入分析,并有獨到見解;要觀點明確、材料詳實、結構合理嚴謹、語言通順”;“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研究內容科學合理,研究計劃方案可行;字數要求不少于6000字。”。筆者閱讀了某院商務英語專業老師提供的150篇論文參考題目,只有3篇提到實踐,有的甚至完全背離了高職學生的知識能力范圍,如:“淺析《兒子與情人》中的戀母情結”。接著筆者又翻閱了該院2004~2008年學生論文共計320篇,全部為學術性論文。
2 高職生源原因及課程設置
高職生相對來講文化基礎較差,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能力都較弱。他們中不少人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動力,更有甚者一直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還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課程設置要求基礎理論必須遵循“實用為主,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少對某一學術領域了解透徹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即使有,文字表達又是一大難題。在課程設置中,并沒有論文寫作這門學科,甚至于某些專業學生連普通的中文寫作課也沒有設置,所以讓高職生讓寫出有獨立見解且文筆通順流暢的學術論文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3 高職畢業論文(論文)的管理方法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啟動時問安排在第五學期期末,這正是學生找工作或實習的時間,學生基本上將精力放在了實習和找工作上,花在論文寫作的時間精力很少且缺乏安心撰寫畢業論文的環境。再次,這樣的時間安排,師生不能面對面交流,只能借助電話,郵件等設備來聯系,指導質量大打折扣。況且,一個指導教師往往帶至少5個甚至10個以上的畢業生,難以對每個專題都指導到位。還以某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為例,2009年10月系部下達指導畢業論文任務通知書,導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而當場小組學生出席率最低達33.3%,缺席學生原因是在外地實習,截止至2009年12月上旬,缺席的學生還始終未與導師進行任何聯系。
4 高職學生對待論文的態度問題
正如前面描述,高職學生相對學習動力不足,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強,同時,普遍不夠重視畢業論文,很多人認為畢業論文只是個形式而已,只要完成了3年的學業,畢業證書肯定有,畢業論文無關緊要。如果一定要寫,那么幾天時間拼湊,杜撰,甚至抄襲就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甚至是直到臨近畢業時候才第一次真正接觸從事論文的工作,所以,當指導教師面對這樣的學生,面對這樣的一種論文態度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了。
二、工作過程導向的畢業論文含義及其特點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畢業論文(論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實施依據都是工作過程。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引下,在畢業實習或社會調查的基礎上選擇普通而典型的職業工作過程。所謂普通,是指與學生(正在實習)未來工作環境接近。所謂典型,是指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過程能反映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及該任務在整個職業中的意義、功能和作用。工作過程導向的畢業論文的強調以行動為導向,即以學生為行動的主體,以基于職業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運用所學相關專業知識,通過“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決策與計劃、實施、檢查與評估”四個環節完成畢業論文
基于工作工程的畢業論文,涵蓋了職業資格、工作任務和職業活動,凸顯過程性的職業結構,具有以下幾個明顯優勢:
——“應用性”“實踐性”突出。工作過程導向的畢業論文,從選題到內容都來源于工作實踐或情境。學生運用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去解決工作中的某個問題,“教、學、做”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實現職業能力發展由“初學者”向“高級初學者”的提升。該模式凸顯了畢業論文的應用性、實踐性特征。
——形成了高職特有的畢業論文范式。工作過程導向的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必然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理論、實踐或者技術領域成果的分析和運用能力,必然訓練學生對專業理論或者技術問題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技巧。這就架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突出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特有的一種既區別于本科院校的培養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學術型論文范式,又區別于中職院校培養經驗型藍領工人的教學模式,體現了高職姓“高”的特點。
——學生的社交合作能力,老師的雙師素質得以提高。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把學習的目標放在了共同完成任務上。因此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作為教師,要指導如此貼近真實工作的畢業論文,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這對于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雙師”素質要求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基于工作工程畢業論文實施途徑探討
1 畢業論文的選材和形式
論文的選材可以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途徑。1 工作過程導向改革的課程。2 崗位實習中或社會調查與所學專業和崗位中涉及的問題。這應該是畢業論文(論文)最主要的來源。3 指導老師的實證性課題。至于(設計)論文的形式可以工作案例分析、調研性報告、企劃方案、創業小項目等等。
2 畢業論文實施階段化
為了解決畢業論文與找工作的沖突,可以結合學生頂崗實習或者實踐教學,適當提前畢業論文(論文)的布置和安排。可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在基礎及專業知識學習完成后,學生可以解決一些工具性知識如文獻檢索技巧、數據分析方法、設計(論文)寫作技巧等問題,提前為寫論文做準備。
第二階段在畢業實習中,讓學生在結合實習中所涉及的問題的基礎上自主確定論文選題方向,參考導師意見并盡可能搜集論文所需的實踐資料。這樣既避免了教師閉門造車設計出的論文選題不具有代表性的弊端,也有助于學生實際實習工作的針對性。
第三階段在實習結束后,學生回校后進一步的整理所搜集的理論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
3 鼓勵畢業論文學生團隊
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及其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寬,畢業論文應鼓勵跨班、跨專業、的團隊合作去完成一些綜合性的項目。這種團隊合作,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及自我學習能力。而一旦部分學生有這樣的需求,作為學校方面也要積極鼓勵并為學生創造這樣合作創作的條件。
4 行家與教師或教師與教師共同指導
工作過程的實踐性、復雜性,畢業論文可以由學生實習單位的行業專家與校內專任教師或教師與教師團隊聯合指導學生,改革過去高職畢業論文由專任教師單一指導的狀況,提高畢業指導的效力。
5 評價標準注重應用性
改革傳統評價方式。將學生撰寫的論文與專業、實習任務、崗位的適用性、可操作性結合起來,突出應用性能力考核。將是否有利于解決某個實際問題作為重要評價標準之一。
工作過程導向的畢業論文(論文)創新模式為高職畢業論文指明了新的方向,能夠一定程度的解決高職學生論文內容空洞、質量低下的現象。同時在論文完成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包括團隊合作技能、辦公軟件與專業技能等的綜合技能,更為主要的是逐步掌握了自己主動學習的技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論文的質量,也為部分院校課程開設混亂提供了問題解決思路。希望更多同仁對此展開更深入廣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