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獨特的政治體制,我國政府機構改革中的政府職能轉變與體制改革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本文就其中已實際出現的部分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體制創新;法制政府;計劃經濟;市場經濟
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國國家經濟體制正在逐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政府機構改革,改革的內容主要由體制創新與職能轉變為中心。由于在此之前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所涉及的變化是全方位的,同時又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獨特性,改革中難以全面借鑒國外經驗,所以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全方面的創新型改革。既然是創新,在其過程中出現問題是一種必然。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問題,可以促進并完善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步伐。
一、我國政府機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1 理念問題:如前文中所提,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是為了適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進行的改革,是一種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但是因為我國在此之前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官員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集權管理模式上,行政權力的控制力仍過強,并過度強調“管理”與“控制”,而在監督,服務,保障等方面偏弱。
2 過度借鑒問題:在我國改革過程中,雖然一再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由于對于外來先進管理理念與經驗的過度推崇與理解的缺乏,而造成所謂的“拿來主義”。我國部分政府機關在對于外來先進管理理念與經驗的學習中,在一定程度上只看到了其原理與效果,而未深究其出現的背景與所適用的環境,從而在借鑒過程中因為具體實際情況的不同無法達到預計效果。
3 主導主體問題:如同理念問題,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普通公民及企業對于政府的依賴性過高,對于行政指導的重視度高于市場與社會實際需求的重視度,沒有意識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主導主體不再是政府而是市場與社會。
4 政府機構間職能及權力劃分問題:在我國原有體制下政府機構職能劃分相對模糊,時常出現管理權與監督權等職能在不同政府部門中重復設置,造成政府資源的浪費,而在另一方面模糊的責任劃分所帶來的無人負責也是常見。同時,同部門中上下級的權力分配也需調整,在以往,上級部門的部分權力過于集中,以至于下級部門由于權力缺乏而降低了行政效率。
5 法律配套問題行政是應在法律的監督與制約下而實施的,在我國,由于法律配套的不完善,使之部分行政權力與行為在相應法律條款缺乏的情況下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支撐與制約,依法行政無法可依。
6 深入程度與反饋問題:在改革過程中,新的措施與辦法時常會因為各類原因受到一定阻力,由于各地各部門的實際情況不同,新的措施與辦法所達到的實際效果在不同的地區與部門不盡相同,而在特定的環境下,新的措施與辦法有可能全面失敗甚至帶來負面效應,由此各地各部門出于實際情況的考慮對于新的措施與辦法的實際接受度是不同的。在我國缺乏對政策的有效的執行監督與反饋機制。
7 評估機制問題:在以往,我國對政府行政的評估多數基于實際經濟指標的衡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于民生,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程度等因素。單方面的評估機制限制了政府在職能轉變上的全方位發展,使之始終陷于經濟利益高于一切的誤區中。
二、對于我國政府機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的對策分析
1 加大宣傳與學習力度,轉變理念,明確政府定位及職員的責權力,使政府職員了解在新形勢下政府的實際工作職能,通過政策與法律加強服務,監督,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并制約實際控制權。
2 強調各地各部門實際情況,對于外來先進理念與經驗的學習與借鑒,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予以考慮,并深究其形成原因。
3 在可允許范圍中降低政府對市場及社會的干預度,降低公民與企業對于政府的依賴度,進行適度的市場及社會調查,使行政指導符合市場及社會的實際需求。
4 明確劃分各級政府部門的責權力及職能范圍,在高效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行政部門設置,降低各部門間行政職能的重復程度,并明確責任,避免責任推諉。在可能情況下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充分放權,提高行政效率。
5 加快立法進程,加強政府法制建設,使行政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可制,始終處于法律的支撐與制約下。同時,應通過宣傳,學習和強制規定提高行改人員的法律意識,使之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充分考慮相應的法律規范,增強行政行為的可預見性與政府公信力。
6 建立有效的政策執行監督與反饋機制,保證政策的執行力度與深入程度,同時保證問題的及時反饋,以便在問題出現時能夠及時制定相應的對策與解決方案,并對政策中不合理之處進行修正與調整。
7 建立全面而完善的評估制度,該制度應分別對政府與政策兩個部分進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評估,不再僅僅基于經濟指標。同時,該評估制度的評估應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背景調查,過程評估及結果評估,而不再是單一地對結果進行評估。
三、結論
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時間跨度長,覆蓋面廣,在其過程中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及時地發現問題,是政府職能轉變,機制創新的方向指引,實際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則是政府職能轉變,機制創新的實際用途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