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傳統的集權型、分權型和相融型三種財務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然后再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國企業集團針對當前情況應該應用的集中化財務管理模式。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特征;模式
伴隨企業體制改革與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尤其是我國逐漸推行的大集團企業發展戰略,讓中國企業開始集團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跨行業、所有制、地區的情況越來越多,客觀上的變化要求我國企業加強對其集團的財務運行的監督和管理。
一、企業集團及其基本特征
1 企業集團概念
十九世紀初期,資本主義開始由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那時美國的“托拉斯”、德國的“康采恩”等資金雄厚、內部組織復雜、跨行業經營的企業組織形式成為企業集團的萌芽狀態。直至上世紀50年代,“企業集團”一詞始入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并以資本為紐帶、以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在世界各發達國家和地區表現為多種形式,如日本的大型工業集團,美國的利益集團或財團,香港的集團公司或財團等。
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形式,企業集團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由“雛形階段——演變階段——大量形成階段——發展階段”,至今已基本成熟,也衍生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據日本《經濟詞典》,企業集團多個企業彼此保持獨立性,又相互持股,并在人員派遣、融資關系、原料供應、制造技術、產品銷售等多個方面形成密切關系、協調行動感動企業群體。目前,我國經濟管理領域學術界普遍認為,國內企業集團是一種多層次的企業聯合體,它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多個法人企業間的資金聯結為紐帶,各個企業成員在由利益關系建立的領導機構指導下,致力于生產經營、市場開拓、技術開發、投資發展等多方合作,并構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盟。
2 企業集團基本特征
(1)包含多個獨立的法人
企業集團包括多個各個行業成員企業,如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無論這些成員企業以何種形式呈現,但它們都具有法人資格,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在一定的契約、產權關系等外部力量作用下聯結而成,在組織上其顯示出整體性,并借助于核心企業的控制力對其他企業產生影響,以達成共同的集團目標。但同時,企業集團無法人地位,也不具有獨立核算資格,它并不被法律承認。
(2)多層次并存
資本是企業集團維系各成員企業的紐帶,兼并、控股、參股、投資、聯營等則是具體的實施手段。根據各成員企業與核心企業間不同的緊密關系,企業集團在組織機構上常劃分為核心層、緊密層、半緊密層、松散層,其中核心層、緊密層分別為通常意義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比如波音公司和麥道合并形成的波音公司,藏姆勒一奔馳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合并形成的藏姆勒一克萊斯勒公司,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合并成的東京一三菱銀行等。通過兼并聯合,企業集團實現了經營規模的擴大、企業資源的重組與優化配置。
(3)多紐帶聯結
企業集團只有在內部成員企業間建立有各種聯結紐帶,才能最大程度上強化向心力、弱化離心力,產生成員企業間巨大的整體力量。在資本、財務、人事、文化、計劃、分配、科研、職工教育等角度,企業集團均具有內部聯結點,其中資本是最基本的聯結紐帶,股份制是資本紐帶的基礎。股份制基礎上的資本聯結而成的成員企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集團。
(4)多元化經營
企業集團多由成員企業以縱向、橫向、混合聯合及兼并形式形成,各個高度專業化的成因企業通過生產和經營各種產品,形成多元化經營格局,如海爾集團集合冰箱、空調、冷柜、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涉及電子、金融、房地產、貿易等多種行業。通過科、工、貿、服務集中于一體的經營方式,集團企業可充分展現集團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擴大市場占有率,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1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對象界定
企業集團管理包含對集團總部本身的管理以及總部對其子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的管理兩種形式。從這角度講,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也分為兩個方面,一則是對集團總部的行政性財務管理,二則是對子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的權益性或產權性質的財務管理,后者是財務管理重點。母公司對子公司實施財務管理,表現為對子公司的控制權、收益權、轉讓權等權利的監管,其主要反映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資本密切關系,全資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是母公司實行權益管理的重要方面。
2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財務關系
從組織結構上分析,其直屬單位的財務管理是集團公司財務的一部分,是集權式財務關系;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屬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集團公司對其財務管理只以其所持股吧比例參與收益分配;子公司是孫公司主要持股者,則母公司只對孫公司實施間接的管理模式;集團公司和關聯公司不產生母子聯系,企業集團只對關聯公司存在財務約束力,而不直接參與其公司決策和管理;集團公司對協作層企業沒有資金聯合管理,協作層企業也只與總部存在資金借貸關系,財務上完全分權。
3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基本特征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主要是集團公司對成員企業的財務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特點包括:
(1)管理內容多元化
成員企業不同的經營結構使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呈現多元化管理格局,一則對不同成員企業實施不同性質的管理,二則管理對象已從單一的資本或財務資源中跳脫出來。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除了對公司資本貨財務資源實施管理外,還對財務組織、財務戰略、財務政策、財務人員定位、內審監督體系等所有與集團公司權益相關并最終反映至財務層面的事宜。
(2)管理戰略化
聚合資源優化,這是企業集團產生、發展的關鍵所在。集團公司實行戰略化管理又是真正聚合資源的有效途徑。集團公司是企業集團制定目標、實施管理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它通過控股等多種方式,推動各成員公司高效配置財務資源,充分擴寬籌資渠道,使所有業務過程在正確的政策導向和管理思想指導下正常運轉。
(3)產權關系復雜化
集團公司在產權基礎上對各成員企業實施具體的財務監控措施,這不同于一般的產品協作關系或簡單的企業間合作關系。在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間產權關系極其復雜,多層次的投資關系決定了各企業間產生了約束力甚強的財務控制和監督。企業集團財務監管既艱巨又復雜,但同時又促使整個集團財務監督有理有據、順利實現。
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現狀及模式設計
1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1)財務管理觀念缺乏科學性
我國對企業集團及其財務管理研究起步較晚,目前,隨著國內資源配合重組、世界資源配置一體化的格局日益呈現,國內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受到嚴峻挑戰。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對集團財務人員產生消極影響,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機會成本、邊際等本等財務管理概念未能在相關人員頭腦中建立形成,并因此作出一些不科學做法,如籌資時不考慮資金成本和資本結構,投資時不進行風險測算和現金流量分析。
(2)管理措施缺乏整體性
一些企業集團采取財務分權管理方式,使得集團公司較難從戰略高度對投融資活動實施統一安排,最終導致各成員企業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其具體表現為,投資方面,投資規模失控、結構欠佳、效益下降;籌資方面,內部資金流通不暢、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風險加大,集團整體優勢和綜合能力被嚴重削弱。
(3)管理內容缺乏動態性
事前預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是財務管理中有效方式,但當前多數企業集團在財務管理上比較缺乏此三個方面,如事前預算難以實現、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事后分析甚為薄弱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內容不足,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均很難起到相應效果,各成員企業對集團公司決策執行過程更加游離于核心企業財務監管和控制范圍外。
2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設計
(1)財務管理模式研究重要性
在學習和改進國外的財務管理理念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取得了決定性的發展。但由于我國企業集團規模的日益壯大和市場競爭的越來越激烈,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不能適應其發展,財務信息的傳遞實效性、共享性非常差,企業集團內部各項資源不統一,決策權的運用不能實現平衡。面對這些情況,怎樣將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環境科學結合,建立一套與時俱進的財務管理模式是我們企業集團關注的重點。
(2)財務管理模式設計
隨著現代財務管理環境發生變化,我國財務管理模式衍生出新的訴求——集中化財務管理,即在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集成條件下,集合財務、財務與業務、供應鏈等內容,以提高整體效率和效益,縮短生產前置時間,提升產品、服務質量。此種管理模式主要借助于網絡技術、協同處理、集中核算等方式,通過集團內部財務集中、集團內部財務與業務集成、供應鏈全面管理三個步驟,實現信息集中共享、資源集中配置、權力集中監控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