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東寧紹平原中部,歷史悠久,素有“文獻名邦”、“東南名邑”和“越州巨鎮”的美稱,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境內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他的發現把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并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個結論不僅寫進了中國歷史的教科書,而且還體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人文地圖上。它用事實向世人述說早在7000年前這里的河姆渡先人就種植水稻,捕魚打獵,構建桿欄式建筑,雕刻精美象牙飾,崇拜鳥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分體現了河姆渡先人堅韌不拔,善于創新的精神,給我們后人以深刻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余姚的經濟發展較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后獲得了“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榨菜之鄉”、“中國蜜梨之鄉”、“中國茭白之鄉”、和“中國紅楓之鄉”等9個地方特色名品之鄉稱號,電子電器、模具塑料、機械五金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素有“中國塑料王國”,“中國模具之鄉”、“中國燈具制造基地”、“中國消防器材之鄉”等稱號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近年來,余姚市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積極創建“科技強市”,著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人才和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到2008年底,全市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4家,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00億元。目前,余姚市已獲得了浙江省科技強縣(市、區)、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
截止到2008年底,余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4億元,完成財政收入70.2億元,綜合實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位居第18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位居第9位。
經濟是文化大發展的有力保障,文化是經濟建設的助推器,余姚正是希望通過舉辦國際河姆渡文化節,充分挖掘利用河姆渡文化的豐富精神內涵,重大歷史價值和知名品牌效應,以文化提振信心,以信心抗擊危機,使河姆渡文化成為推動余姚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軟實力。
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余姚的發展也從“姚江時代”大步邁向“杭州灣時代”,通過積極實施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的“三化聯動”戰略,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弘揚新時期余姚精神,由“文獻名邦”向經濟強市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