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收藏市場冷了
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投資市場中多少有些人心惶惶的氣味存在。自股市受到重創之后,股民對經濟基本面的關注程度顯著增強。一些收藏愛好者也提出問題,一旦經濟出現下滑,收藏市場會不會受到影響?其實,金融風暴已經來臨,收藏品市場也不能逃脫。最近這幾個月本來是每年的銷售旺季,但今年收藏品商家的日子卻十分難熬。
一位古玩經營者講,“在金融海嘯影響之下。古玩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比缃褡湓谑袇^的幾個古玩城,除大量的空閑房外,有不少商家已關門落鎖,也有不少商家聚在一起打牌,幾乎見不到客戶。多數的古玩交易市場,平日人氣一般,到周末會多一些,2008年下半年大多數商家都在虧本。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不虧本的商家基本上還是在少數。
說起自己的生意,許多外來進津做古玩生意的經營者都有同感。原先確實看中天津這個市場,而自己做的恰好是自己家鄉著名的“品牌”生意,想到天津來打市場,但來到這里后發覺生意并不好做。通常是來了兩個月,卻沒見過一個真正購買的顧客。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入不敷出,有時甚至連房租費都掙不了。關于這一點,經營者們也有自己的認識,一方面是金融風暴大家出手更加謹慎了,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夠檔次的東西也越來越少。“買也不好買,賣也不好賣?!边@句話精辟地總結了當下的市場現狀。
天津的古玩市場則相對分散,而在內地其他地區,大都有當地相對集中的古玩收藏品市場。
某位現在在天津經營的河南古玩商表示,在家鄉的時候。有時他最多一天的成交量能達到六七萬元。如今的多數商家都表示,其實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大家真的很需要有人能夠牽頭,給予更大的支持,挺過這一關。
古玩市場,遭遇貨源危機
從上世紀末開始,古玩市場上的買家和賣家突然有種感覺:東西難找了。至今又過去七八年,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古玩市場的貨源危機已來臨。
這突出表現在,較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市場上夠年份夠路份(檔次)的古玩再難覓身影。如瓷器,明及明以前各代名窯的瓷器自不必說,10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康雍乾)高檔瓷器也近絕跡。清中期至民國(1949年以前)的細路和大型瓷器均告奇缺。連國際市場不屑經營的“殘瓷”,只要夠檔次,在國內也呈旺銷。
再如木器,歷來難得的明代黃花梨、清代紫檀家具,上世紀80年代時有所見,上世紀90年代前期雖稀缺,但收藏者尚可勉力染指,但今天卻再無力結緣,10年前市場尚多的清代和民國硬木家具,今也難見上品。其他古玩門類如字畫、漆器、玉器、竹牙器等,情況大抵相同。從近一兩年各藝術品拍賣公司春秋拍賣的形勢看,雖數量未減少,質量卻明顯降低。
就現在的古玩價格來看,也印證了危機的存在。近10年,古玩身價扶搖直上,國內頂級拍賣公司拍出驚天高價的例子時有所見,貼近普通收藏者的一般古玩品種價格也呈十幾倍、幾十倍上漲。市場較多見的清嘉道青花小“喜”字將軍罐,為中檔瓷器,10年前一對售價在千元左右,今已漲至萬元至數萬元舊時居家幾乎必備的撣瓶,曾是市場最俗最多見的品種,幾乎無人問津+一對只有數百元,如今路份稍高的撣瓶,竟有數萬元的買賣;明末清初的青花蓮仔罐,算是普通人能收藏的高檔瓷器,10年前約在三五千元上下,今十萬元已難企及。除去物價平均指數變化因素,古玩價格上升曲線呈愈近愈疾態勢。
另外,假貨充斥,也是貨源危機的重要“癥狀”。真貨斷檔,假貨應運而生。無論瓷器、木器、銅器、玉器、字畫,假貨幾乎覆蓋了真貨中所有年代的所有品種。如此三招,應對貨源危機
應該說,古玩市場有別于其他市場,無法用加班生產或緊急調配來解決貨源問題,想根本改變這一狀況,尚需慢功。
首先,要培育健康的市場大環境,即良性的社會氛圍。浮躁、投機、誠信缺失、急功近利等幾乎所有當今存在的不良社會行為,無不折射于古玩市場。因此,培養安定的社會心理,讓人們有安全感、和諧感,提高幸福指數,提高文化品位,是藝術品市場健康發育的前提。
同時,媒體對古玩市場應有正確的導向。古玩自古以來有藝術欣賞和投資兩種屬性,今天媒體更側重其投資屬性,催生投機心理,使本應寧靜、儒雅、文化氣息濃厚的古玩市場成了企盼發財的物欲場。因此,媒體應更多從藝術欣賞方面下工夫,把藝術品投資的風險講深講夠,使人們更趨理性,使并不喜愛古玩的投機者離開市場,并放出手中的藏品;使古玩收藏更多地成為一種文化行為,讓以收藏養收藏的人得以收放自如,不斷送出“舊愛”,收入“新歡”,促進流動,調劑市場貨源。
促進“回流”也是組織貨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因市場法則的撬動,已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海外,購回不少近代流失的珍品,但珍品的國際行情和國內基本接軌,且數量有限,不能滿足普通收藏者的需求,倒是中低檔古董的某些品類,目前國際市場價位仍低于國內,宜于吸納。對此應作政策性鼓勵,并以個人與機構相結合,批量購進,用以滿足國內市場需要。
總之,今日的貨源危機,有其各種原因,也會有爆發、蕭條,復蘇的周期運動,不可能短期恢復,應做好療傷治病的細功,化淤活血,溫補慢瀉,加上社會環境和煦,人文生態優良,經一二十年調養,使收藏“高熱”退潮。在迎來新時期第一個吐貨高峰時,倘若人心雅靜,世態安詳,古玩藏量豐富的中國,俏貨會涓涓回到市場,開始新的良性循環。
金融風暴,收藏家的好時機
在大的金融危機背景下,高檔藝術品是孤絕的,沒有可比性。好的藝術品實際上是自己在賣自己,無論何時何地其價值都必然堅挺,對收藏高檔文化藝術品有反刺激和促進的作用。應當以誠信為本,堅守文化藝術品的高起點陣營,“深挖洞,廣積糧,不稱王”的理念也可以應用到目前古玩藝術品的收藏上來??梢哉f,目前的金融風暴對有文化品位的高檔藝術品收藏家來說毫無影響,反而大有益處,正是購藏的好時機。
金融風暴對古玩藝術品市場中的精品影響不大,中低檔的則或多或少受到了沖擊,大眾收藏的熱情沒有減弱反而有所高漲,如果現在手頭有閑錢確實是個買入的好時期。同時,這次危機對中低檔藝術品以及不誠信、無實力的拍賣公司是一場大洗禮、大洗牌。
投資與收藏古玩藝術品,不能急功近利,心態和修養很重要。從藝術品作為商品和其他商品的異同來看,其價值根據本身藝術品質來定,其價格則受影響于市場,而對于高品質的藝術品而言,價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太大。大多數人都有從眾心理,看見投資縮水,企業裁員,便趕緊捂緊了腰包,然而作為經營者還是得保證資金流的流通。對于藝術品的收藏者來說,投資文化藝術品不僅需要藝術文化修養和眼光,還需要在關鍵的時候,把握收藏機遇。
對于中國古玩市場來說,至今已經出現過三次危機。一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二是2003年的“非典”;三是2008年金融風暴。雖然此次市場的低迷期可能超過前兩次,但經驗告訴我們,每次危機的出現都和藝術品市場的高峰期相伴隨。因此,我們一方面致力于減少金融危機對自身的波及與影響,另一方面更要滿懷信心地期待和迎接中國藝術品市場第三次高峰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