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就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師補充工作發出通知,要求從2009年開始,全國各地中小學新任教師應全部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公開招聘考試,按規定程序擇優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徑自行聘用教師。(《新京報》2009-3-30)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公開招聘考試招聘新任教師,從積極意義上講,既可做到對行政區內的教師統一編制、統一標準,又可對義務教育教師實行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前者可以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后者可以促進各學校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但是,要做好統一招聘,還面臨諸多問題。
其一,統一招聘如何堅持教育標準?教育部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公開招聘考試,是希望嚴格杜絕此前基層部門組織招聘中由于招聘不公開、管理不嚴格而導致不合格人員進入教師隊伍的問題。那么,在省級統一招聘中,就必須通過公開、透明的招聘(包括面試、筆試),嚴格執行教育標準(考察申請者的教育觀念、知識水平等),來杜絕基層部門已經出現的問題。而要嚴格執行教育標準,關鍵在于建立獨立于行政管理部門的教師選拔委員會,對申請成為教師的人員進行全面考察,然后將錄用名單提交教育行政部門。如果招聘仍舊由行政人員一手操作,難免出現基層部門招聘中出現的問題。
其二,省級統一招聘與各地教育需求如何結合?我國各省下轄的學校眾多,情況很不相同,省級統一招聘可以解決聘用新教師的“入門”標準把關問題,但新教師到各地學校工作,還需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落地管理。簡單地說,省級招聘可以完成新教師的選拔,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則實施具體的聘用。在教師的繼續教育、評價考核中,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的作用,否則,離開繼續教育以及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新任教師也難以成長為合格的教師,甚至即便在使用中不合格,也會因“省級統一招聘”的身份而難以退出教師隊伍。其中,學校實施校本管理,組成教師委員會管理教師事務,組成家長委員會監督學校辦學,對教師的成長十分重要。
其三,統一招聘必須與省級統籌義務教育資源相配套。我國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之所以存在代課教師現象,以及“有編不補”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教育經費主要由縣鄉財政保障,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文規定了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責任,但是,受具體的財政實力影響,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十分有限。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許多地方政府從“節約教育經費”出發,往往采取能拖就拖的態度,能聘用待遇遠低于正式教師的代課教師,就聘用代課教師,不準聘用代課教師,就缺編不補,這直接影響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加劇了教育不均衡問題。所以,省級統一招聘,可以使“缺編”的問題浮出水面。但是,如果教育投入問題不解決,還是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義務教育投入,那么,地方政府不接受省級統一招聘的人員,拖欠其工資,也不是不可能。難怪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的負責人認為,關鍵不在于誰招聘,而在于教師編制(編制意味著經費)。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招聘新教師,是實行義務教育經費省級統籌的契機,省級政府統一額定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編制、統一按教育標準進行選拔、統一支付義務教育教師的薪酬,這可從省級范圍內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當所有義務教育教師在不同學校工作,獲得的待遇大致相當時,義務教育教師的輪換也就有了基礎。
因此,在我們看來,教育部門應該從教師選拔委員會、教師繼續教育、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省級義務教育經費統籌機制等方面著手,做好省級統一招聘新教師工作。如果這一工作單兵突進,而沒有與之配套的改革,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
(責任編輯:張瑞芳)